位置:首页 > 耽美言情 > 天朝丝路

第63章象牙卷轴

  • 作者:香烟煨石头
  • 类型:耽美言情
  • 更新:12-30 12:28:38
  • 字数:7520

老太君老当益壮,短途骑行还是能够应付得了。

来到帝都,老太君首先拜访了义阳候傅介子,往日故旧蒋梦麟等一班博学大儒,并择日把他们都邀请到长安城的甘府叙旧。

每个朋友圈的挚友,赠送宽两尺长四尺的桑皮纸,每人都如获至宝感激涕零,这玩意你有钱也没地去买呀!

“德馨兄,您这礼物也太贵重了,收下吧难以为情,不收吧爱不释手,让人进退两难啊!”

作为昔日北地郡的太守,也是妥妥的高官高干,在帝都皇城以北,达官贵人聚集的‘北阙甲地’有一座三进宅院。只是近几年老太君辞官归隐,大宅院便空闲下来,只留下仆人日常料理不止败落,现在随着老太君的到来,又恢复了往昔的热闹喧嚣。

现在才想明白,不是他们不想,而是实力不容许啊!

你想想,尽量把文章浓缩为精华,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刻制竹简的劳作;如果像现在的网文一样,洋洋洒洒一水几千字,老子五千字的【道德经】足以演绎成百万字的皇皇巨著,那要动用多少的人力物力来进行这项浩大的工程?!

刨去前期制作竹简的繁杂工序,仅仅在上面刻字,刻一个繁体字的时间,最少可以用毛笔在纸面上书写三十个字,这就是典型的龟兔赛跑,在效率上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三辆牛车三千斤的桑皮纸全部都带到了长安城作为敲门砖,料想肯定会给这竹简办公年代带来翻天覆地的变革。

做学问难,古人做学问更难。

秦汉以前的书籍皆竹简成书,如果后世四大名著的任何一部放到这个年代,刻竹简就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没几间大库房都没地方保存,汗牛充栋就是描述书香门第的场景。

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言及的渭城就是咸阳——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汉高祖初年,刘邦恢复被项羽焚毁的咸阳,取名新城;武帝年间,因咸阳临近渭水始更名渭城。

熟练使用刻刀,是每个读书人的必备技能,就像现代人使用电脑办公,否则寸步难行。

晦涩难懂的前秦古文是每个书友初高中阶段的梦魇,那时候还时常埋怨先贤——你们留下通俗易懂的白话文不好吗?!

骑马是西汉官员的基本功,就连大汉官家也不例外,不然靠坐轿子出门远行要晃悠到什么时候。

陌上游人依旧,东篱黄菊飘金。马前西风正急,梧桐叶底鸣禽,正是旗亭换酒对谁酌?野花虽艳色,无意绕溪寻。

官道上悠悠行来一队骏马,并排前行的三人各位看官都并不陌生,霍然是来自北地郡的德馨先生,陪伴着太傅蒋梦麟,义阳候傅介子。

按照与宝贝重孙甘延寿商议好的计策,老太君在朋友圈首先抛出了桑皮纸和‘三百家’两颗重磅炸弹。

威力绝不亚于后世‘小男孩’造成的震撼效果——

蒋梦麟抚摸着珍贵的桑皮纸,口花花的同时却完全一副猎犬护食的玩命架势,老古董也有顽皮可爱的一面。

老太君霍然一副如梦初醒的样子:“诸位都是高洁雅士,不饮盗泉之水,不受嗟来之食,老朽孟浪了。

管家,速速把纸张收起来,别让客人看着碍眼。”

蒋大人哈哈大笑道:“看看,这就是德馨先生的真实嘴脸,大伙评评理,送出去的礼物,哪里还有收回去的道理,我们不答应。”

看着老太君吃瘪,众人乐的吃瓜看大戏。

老太君诚惶诚恐的说道:“多谢梦麟提醒,不然老夫还要给各为大人送一块我宝贝重孙制作永不褪色的郁郅松烟墨,刚才使用的就是它。”

“真的吗,德馨先生,这可是难得一见的宝贝呀!”

“果真有如此神奇吗?”

…………

“管家,端盆清水来,让大伙开开眼界呗!”

老太君笑呵呵的说道。

刚才蒋梦麟大人在桑皮纸上书写条幅‘宁静致远’四个隶书大字遒劲有力,现在墨迹已干。

老太君不慌不忙将其折叠起来,缓缓浸入水中,刹那间桑皮纸已经吸饱水分,沉落水底。

拿捏住两头慢慢提起脱离水面,滴沥沥控出水分汇聚为一条条细线,逐渐变换为滴答滴答的珍珠洒落。

有人惊呼道:“德馨先生,小心撕烂断裂。”

只听老太君老神在在的作答到:“尽管放心,这桑皮纸添加了许多麻杆泡制的纸浆,经久耐用,遇水逢潮不松散,比绢帛还要耐储藏,只要做好防火防潮防蛀虫,想来保存千年没一点问题。”

“?”

“?”

“?”

“!”

“!”

“!”

满目都是疑问和感叹号,有这样神奇吗?这可是多少大儒著书立说梦寐以求的宝贝东西!

老管家福伯在桌子上铺上了一层麻布,老太君提溜着湿漉漉的桑皮纸放到上面,小心翼翼一层层揭开,一众大儒亲眼见证了亘古未有的奇迹——

桑皮纸没有变形损毁,上面‘宁静致远’的四个大字,沐浴后没有因为潮湿而墨化形散向四周印染,字形依旧清晰如故,只有微不可查的朦胧。

大伙围着桌子欣赏着不可思议的一幕啧啧称奇。

“德公,这可是造福千秋万代的功绩,赶快作为祥瑞禀报朝廷,推广天下。”

“有此宝物,足以摆脱竹简之劳苦,读书人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钻研学问。”

“圣人典籍,五经巨著,历代史料等等,可以更加便利有效的传承给子孙后代。”

…………

赞美之声不绝于耳,蒋梦麟满脸激动,急切的与老太君商议到:“德公,这样的桑皮纸先给老夫来一百张,郁郅松烟墨三块,不管价值如何都要给我足额供给。”

其他人也不甘落后,纷纷出言求购,言辞之恳切,神态之谦卑,着实少见。

老太君哈哈大笑道:“管家,桑皮纸百张松烟墨三块做一份,给今天的来宾备足数目,回头与各家管事商议,成本价销售。记着,唯有蒋梦麟大人除外,一张纸一块墨也不卖与他。”

蒋大人急了:“老东西,学问不如老夫,也不能在此事上拿捏呀,恐怕传出去有损您德馨先生的名号吧,哼!”

老太君笑眯眯说道:“老夫就不与你如何?”

蒋大人一甩袖头:“割袍断义划地绝交!”

“小心眼,不卖给你,白送你还不行嘛,不然老夫还能有安生日子!”

“哈哈,算你识相,这还差不多嘛,说吧有啥事需要老夫帮忙,提前说好,能耐有限,别太过分就行。”

“老朽不是学问不如你吗,只好另辟蹊径,写了三篇教导蒙童启蒙之用的浅显文字,劳烦蒋大人提拔作序,在你来说还不是牛刀小试手到擒来。”

“哟呵,几年不见,你窝在董志源就干这事?老夫不信,快把大作拿出来让我等拜读拜读。”

老太君颔首,福伯心领神会,马上抱来三个古色古香的檀香长条木匣子。

短案矮几,乃是汉朝人日常使用的家具,西北各地刚刚由胡商流传来桌椅凳子,但还未被大众认可流行而已。

清空短案上的东西,铺上锦缎,老太君才郑重其事的打开其中的一个匣子,从里面取出一卷装裱好的长条卷轴,解开系带,示意太傅大人过目。

象牙轴,绢帛底,缓缓从右至左展开,首先映入眼帘的霍然是【百家姓】三个古朴遒劲的隶书大字。

豪华奢靡的装裱工艺,从上而下,一行八字,行与行之间用丹砂描红间隔,泾渭分明清晰夺目,和竹简相同的阅读浏览方式,使观者感到高端大气上档次,新颖别致不落俗。

太傅大人的目光却早已落在了里面展现的内容上面,不由自主的朗读出口——

“赵刘吕许,周吴郑王。

冯陈褚卫,蒋沈韩杨。

朱秦尤李,何钱施张。

孔曹严孙,金魏陶姜。

…………”

这是一部关于汉字姓氏的启蒙教材,收录汉字姓氏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

《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了排列,而且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对于中国姓氏文化的传承、中国文字启蒙等方面都起了巨大作用,这也是能够流传千百年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帮大儒饶有兴趣的还在上面寻找自己姓氏的排序,一时间高谈阔论不绝于耳,一派祥和。

“开篇四姓高瞻远瞩独具匠心,妙哉!”

“此文用于启蒙,最合适不过也!”

“姓氏传承同样不可忽略,饮水思源做人不能忘本嘛。”

…………

老太君自谦道:“不求文理,能识字就行;浅显易懂,能明白就行;合辙押韵,能顺畅就行。

闲暇无事编撰的一篇启蒙文章,各位大家多多指点,不要嫌弃就好。”

“德公自谦了,这的确是一片难得一见的启蒙佳作。启蒙启蒙,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小孩子睁眼识字,可现有的启蒙教材大多都采用先秦晦涩难懂的文章,完全就是揠苗助长背道而驰嘛!

老子【道德经】开篇曰——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这样高深的典籍,别说是需要启蒙的孩童,就连我们专门做学问的成年人,需要引经据典查阅先贤注解方能晓其大意。

返璞归真,大道至简,蒋某断言,这必将是一篇流传后世的启蒙佳作。”

太傅蒋梦麟的点评,一语惊醒梦中人,大伙纷纷要借《百家姓》回去抄录。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新近改良工艺的桑皮纸虽然出产不多,但原料充足,后续可提供源源不断的纸族新贵。

渭城处帝都一侧,沃野千里,天府之国,有八水三川,五关四塞,风景富丽,人物俊雅,十分繁盛。

长安到渭城,一路正值初秋天气,怎见得——

阅读天朝丝路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