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架空历史 > 宋与辽

第10章杨家七子

  • 作者:易马平川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09-29 15:02:01
  • 字数:9842

一会儿,杨府官家杨虎来开门,看到是上次来过的小黄门,顿时知道是谁来了。他朝着小黄门点点头笑道:“是三皇子来了吗?”

“杨管家,你可真慧眼如炬,来过一次便记住了,是三皇子来了,烦请你进去通报一下。”

赵元休喜道:“那正好,我和你等同去,我虽然不会,但可以在一旁观看学习。”

杨延贵和杨延彬也只有十几岁,和赵元休相仿,但杨延贵和杨延彬常年跟随大哥习武,一身上下浑身腱子肉,和赵元休翩翩公子形象又相去甚远。他俩也颇有些孩童气,过来拉起赵元休就往门外走,此时他俩不是把赵元休当做皇子而是妹夫来看了,心里着实喜欢这个妹夫。

“不用了,老爷吩咐,如果三皇子来了,不必通报,直接进来就好了。”

杨延昭此时已有官职在身,在杨业麾下效命,故以朝廷之礼来拜赵元休属实合理。其他诸子没有官职,所以以寻常百姓心理来看赵元休,他们想如果赵元休颐指气使,那他们也不会给赵元休面子。

赵元休问道:“令尊和令堂在何处?”

杨延昭答道:“都还在就寝中,想不到三皇子天微微亮就来了,我爹和娘闲暇无事所以多睡会,而我兄弟等正准备出去打猎去。”

赵元休忙上前扶住他手臂,顺势拉起来,口中忙念叨着:“不可施此大礼,我虽为皇子,但也未受封,杨将军却久经沙场,立功无数,想来我应该向杨将军行礼才是。”

说完赵元休向杨延昭拱了拱手做了个揖。

杨延昭忙道:“不敢不敢,来,兄弟们快来见礼!”

而此时赵元休觉得是身份占了便宜,倒不能说错,要是平常百姓家,那是结识不到杨家的。但光是身份,杨延琪也断然不会同意的。正所谓王八对绿豆--看对眼了。杨延琪面对赵元休时,他那翩翩公子做派、和声和气礼贤下士的说话腔调、从话里话外体现出的对自己爹娘的尊敬,还顺带夸了一句巾帼英雄的话都直击杨延琪心底,这个人从内到外散发的是一种温润如玉又见识不凡的气场,要是看面相,绝非等闲之辈。这才是杨延琪同意的原因。要是碰到个只会夸夸其谈三句不离皇子身份的庸碌之辈,杨延琪可懒得多看几眼。虽然三皇子继位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也是王爷身份啊,若是他向官家举荐自己,那即使身为女儿身随父亲东讨西征都不是没有可能的。在杨延琪心里,征战沙场是一种夙愿。

这日,风和日朗,云朵变换着模样在天空中悬挂着,一会儿像牛羊,一会儿像利剑般变化不定,正是踏青打猎的好时候。

赵元休琢磨着上次没有见到杨家诸子,这次去早些,天微微亮的时候,他便向李皇后报告以后坐着马车去往杨府。

自从杨府回禀宫里愿和三皇子结亲之后,赵元休心里吃了定心丸一样,果然身份占的优势在古代是他难以想象的。在现代来说,即使你家财万贯,或者有个高官的爹,那想轻而易举就和人结亲都是不可能的,双方要是没有那种喜欢的感觉,任你说破了天,总有一方会摇头摆手不同意。要是你硬是来说明自己家有多少钱父母多有权势,只会逗得女生咯咯直笑,末了对你说一句:“对不起,我不看你家的钱或者多大的官。”

其他几子听到大哥呼喊,又见到方才赵元休彬彬有礼礼贤下士的做派心中无不感到亲切,这时来见礼显得真心诚意很多。于是纷纷拱手作揖。

赵元休看向诸子,只老大杨延昭面容黧黑外,其他人都面色白净,但浑身上下透着英武之气,想来经常进行操练,而杨延昭目光炯炯有神,身材壮硕,显是沙场中历练惯了的,什么大风大浪都吓不住他。

“咚咚咚”敲门声不大不小,既没冲撞主人,也没使声音淹没在街道的各种杂音里。这位小黄门办事还算是稳妥老成,非如此,赵元休也不会每次都让他随行了。

来到杨府门前,这次,赵元休让小黄门递上名帖,小黄门还在纳闷,上次都没递,这次递它作甚?赵元休没好气地答道:“这次不一样,该礼数周全些。”

小黄门也不知道这次为什么不一样,但想到赵元休已经和杨府结了亲,这样做给足了未来老丈人面子,所以也属情理之中。

赵元休于是下马车迈着轻松的步伐走进杨府。这时好几个年轻男子站在院内,一个个英武不凡,仪表出众,幞头、圆领袍、革制腰带、黑靴子,也都腰悬佩剑,此时看向赵元休的眼神充满了友好。

这七个人便是杨家七子了,他们自爹那知晓了三皇子不少的事,从第一次见面到后面府中拜访,最后竟和自己家妹妹定了亲,说不得就是自己妹夫了。他们可不管赵元休是什么身份,只要爹娘认妹妹认那就行了。

马蹄声阵阵,七匹骏马上坐着杨家七子,后面马车上小黄门也使劲地追着,他用尽全力挥动马鞭,汗珠子都掉下来了,不时用手去擦拭,但是马车还是比不上骑马的速度。

杨延昭见状忙喊道:“兄弟们等等三皇子,莫要太快了!”

其他诸子听了,一勒马缰,骏马顿时双脚离地高高抬起,然后落地掀起一阵风尘,其他六子带着揶揄地笑道:“三皇子还是要早日学会骑马,如此我等才可以一并同行啊。”

车里赵元休此时脸上红红地感到不好意思,他何尝不想纵马驰骋,但奈何在现代时没学过,在古代也是身居宫内,连马都见不到,怎么学会骑马?

但饶是如此,赵元休也是想着,今天就跟杨家诸子学习学习,毕竟自己年轻,脑袋也不笨,学会骑马也是在须臾之间。这也是他听说杨家人要去打猎非得跟上的原因。

到了一处野山林,赵元休央求着杨延昭教他骑马,杨延昭于打猎方面本来兴趣就不高,只是几个弟弟们的想法,如今三皇子要求学骑马,哪还有不应之理?

杨延昭把赵元休扶上马,但赵元休腿脚短够不上马蹬,跑起来不免会摔下马来。于是杨延昭也上马,双手夹着马身,一蹬马镫,马鞭一挥,马迅速就跑了开来。

赵元休感受到这种速度,起初不适应,颠的胃里翻江倒海,想要吐又怕杨延昭笑话,就忍着咽了下去。后来随着时间长了,不舒适感稍去,赵元休这才体会到纵马驰骋的快感。

他不无羡慕地说道:“杨将军,这骑马的感觉我今日才体会的真切,望杨将军以后多多教我,让我尽快学会才好。”

杨延昭心里早把他当做自己家人,怜惜地答道:“三皇子还太年幼,骑马之事还是缓缓再说,过上两三年,不用我教,三皇子恐怕就赶上我等了。”

赵元休心想也是,如果自己身高足够高,马蹬蹬的结实,那不就剩下牵住马缰绳的事了吗?这和现代里开车打方向盘是一个道理。马缰绳一方面是起了束缚自己保证安全的作用,还有不就是调整方向吗?

道理既然相同,那自己学起来就事半功倍,所以眼下也不愁着骑马的事了。

他忽然心思活泛起来,有些不好意思地问杨延昭:“令妹今日在做什么啊?”

杨延昭早知他有此问,憋到现在才说出来也是属于涵养极好之人了。“她在演武场上练枪法呢!”

“杨家枪?那必然是威风凛凛啊!”

“我爹传下的枪法确实了得,两军对阵之时,用杨家枪法大有裨益,小妹、六郎、七郎都不算纯熟,只有我和二弟三弟四弟五弟枪法还算成熟,三皇子要是有兴趣的话我也可一并教你。”

“哈哈,那是杨家的独门功夫,我就不学了,再说我手无缚鸡之力,耍起枪来威力没有,倒教别人看了笑话去。”

“三皇子谦虚矣,杨家枪虽然威力大,但是招式并不复杂,劈、刺、挡、砍皆有一定的方向方式,只要多加练习便能掌握,这是我爹经历沙场多年总结出来的,倒不是什么盖世武功,不过用于沙场确实非常实用。当然我等不敢强迫三皇子,三皇子想如何就如何吧。”

赵元休和杨延昭下马来在一处小坡上躺下休息,赵元休忽然改变以往的语气发问:“杨将军对我大宋知晓多少?”

杨延昭一愣,不明就里,但还是回道:“我大宋如今兵强马壮,国力鼎盛,百姓也安居乐业,不知三皇子问这个干什么?”

赵元休似乎换了个人道:“难道我大宋对燕云十六州就置之不理了吗?”

杨延昭这才醒过神来,原来三皇子指的是这个,是啊,燕云十六州就不理了吗?那是我北方的屏障,如今被辽国所占,辽国随时可派兵南下,我大宋如同把大门打开让敌人长驱直入一般危险,所以燕云十六州是每个汉人都必定想收复的。

赵元休接着发问:“杨将军如果有朝一日,令你带兵攻辽,你有胜算吗?”

“不敢说有胜算,但我会竭尽全力保证我大宋不失一分领土。”

“这不够,我要的是收复燕云十六州,我华夏需要真的大一统。”

杨延昭这才正视了一下赵元休,没想到他小小年纪志向如此远大,虽然说他即位的可能性不高,毕竟前面有赵廷美、赵元佐、赵元僖,但是若是上天眷顾他,把皇位传给了他,他的雄心恐怕非一般人能比了。

休息了片刻,他俩看着其他诸子打猎的收获。老二老三都打了两头野猪,老四老五打了一头野猪,老六老七差些,合伙起来才打了一头鹿和两只兔子。

这些猎物颇丰,正好此时天色尚早,他们就寻一处山谷,把猎物横摆在地上,生起火来准备就地烤了吃。

赵元休吩咐小黄门去捡树枝,六郎七郎忙道:“树枝太小不够生火,我们去砍些小树来,放心,我们对这种事驾轻就熟,一会儿就回来。”

杨延昭对着赵元休说道:“军旅中人对于骑射打猎都熟稔无比,六郎七郎如此主动是因为他俩早已想去军营中任职了。但爹觉得他们还太小,所以把此事按下了。”

“那杨令公将来是准备让七子皆从军吗?”

“那是自然,我杨家一门忠烈,当然要效死命于沙场,以报当今官家知遇之恩。”

“放心,你们杨家上天会庇佑,我大宋的子民会庇佑,你们不要意气用事,该留心性命时还是得从长计议。”

“三皇子教训的是,我们杨家也想家族中人平平安安,不到万不得已也不会舍去自身性命的。”

“这就对了,我希望你们一家老少都在,一个都不能少。”赵元休的眼神里有种异样的神采。

杨延昭此时看向赵元休的眼神顿时充满了一分敬重,这是他从赵元休的话里体会到的爱国爱民的博大胸怀以及处处照拂他们杨家的反馈。这个三皇子日后必成大器,他此时得出了和他爹一样的结论。

杨延玉、杨延浦、杨延训、杨延瑰把猎物剖开收拾了内脏以后,抬起来到河边清洗了一番,虽然是四个大汉,但是猎物太过丰富,光是一头野猪就有二百斤,他们也只能拾掇两头出来,其他几头准备带回军中犒赏将士们。野猪味不如鹿味和兔子味,所以只收拾两头出来之后就收拾鹿和兔子,这时杨延贵、杨延彬也回来了,他俩肩抗着两棵直径五十公分的一米多高的树,然后在空地上用佩剑砍去枝丫,留下中心的主干,再砍成几段后,放在火上烧。

“噼里啪啦”声音响起,树木烧的火更旺了,接下来他们把野猪鹿和兔子一一切开来,用树枝串着,在火上烤,撒上随身带的盐巴,一会儿肉便外焦里嫩,金黄色的肉滴下油脂来,引得火更加旺盛。

他们席地而坐,大口嚼起肉来,心情都无比开心,赵元休心里念叨着:“这一辈子征战就靠着这几位老兄了,希望他们永远保持赤胆忠心,他们或许想不到,但我能预料到将来的大宋会无比崇敬这几位,而我将让他们发挥出他们最大的作用,老兄们快成长起来吧!”接着,赵元休望向燕云十六州的方向,眼神中发出一种睥睨天下的神采,使得杨家诸子都看着一愣一愣地,只有杨延昭似乎洞察了他的心事,跟着他看向北方,杨延昭在想着,究竟这位三皇子真能创下这盖世奇功吗?太祖和当今官家也是雄才大略之人,可都没有实现。这位年纪轻轻的三皇子就能成功吗?他当然期望着三皇子如同他自己讲述的那般认真,而不是吹大牛。但未来什么样还要看事情的发展,用实际行动一点一滴地去做好。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我们杨家将紧随这位三皇子,竭力去实现他心中的宏图。士为知己者死,何况还是自己家未来的妹夫。

老大杨延昭毕竟从军多年,对于礼数稍比其他几子讲究些,上来向赵元休拜道:“臣杨延昭叩见三皇子。”

杨业的脾气性格赵元休已把握的十之八九,将来靠着这位杨无敌的时候还多着呢,而杨家七子是不是如后世所传的那样忠勇刚烈,那就要看一看今天的见面情况了。

此时路上人早已熙熙攘攘,吆喝声叫卖声攀谈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东京汴梁的繁华景象让他这个现代人也感到些许吃惊。他想到后世清明上河图里描绘的东京盛景,此刻就明显地呈现在眼前。百姓过着富足的生活,农业商业手工业乃至车马行票号酒肆青楼都在高速发展中,大乱之后必将大治,宋朝此时的治世宣告的是一个民族从创伤中恢复并且总会走向繁荣的秉性。

阅读宋与辽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