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短篇文学 > 渔猎洞庭

二、新居

  • 作者:作家bpAjrt
  • 类型:短篇文学
  • 更新:05-07 11:36:27
  • 字数:3880

新居就这样高高地矗立在这座荒芜的无人小岛上,仿佛在向世人宣示着主权。同时,也给过往的渔家、猎户、商旅、船东送去一份难得的安全提示。

大柳树不再寂寞,它静静地伫立一旁,注视着身边所发生的一切。

松树、杉树、柏树是当地用作建材的主要木料,但一则生长慢,再则怕水,大水一淹,不要一个月就全枯萎了,所以都不能种。

倒是有一种叫苦楝的树,生长快,短期的水泡也不怕,做出来的家具金黄色,而且还防虫蛀。它是理想的树种,就特别种了许多。别的树种还有桑树、槐树、橘皮树等等。

新居落成,最开心的要属爷爷奶奶。他们见过这大片的土地,却从来没有真正拥有过。现在当然地把全岛的所有都当成自家的了,想到首先要做的就是:开荒、围菜园、种树……

这样问题就来了,小岛上的菜园子不仅得围篱笆,而且得是坚固的带刺的篱笆,还得将篱笆扎在高大的土坎上。

爷爷就这样用他的双手,靠锄头、箢箕在菜园子周围筑起了一圈高大的“城墙”。因为不停地在“城墙”根下取土,就又在“城墙”的外围形成了一道“护城河”。超过一里长的“城墙”,基本由一位70多岁的老人独自筑成,无论怎么去看和理解都可谓之壮观。

土坎上下种植了各种本土树苗。靠护城河一侧是几排柳树,柳树生长快且不怕水淹,把柳枝直接插到泥里就能存活。“无心插柳柳成荫”,更何况是有心的栽种呢?柳树的缺点是不容易成材,但它却能快速地为人们提供烧火做饭取暖的柴火,是地道的另外一种材。

园子划好以后就是筑坎和种篱笆。当地的风俗是“围园种菜,关猪作田”:种菜的地方必须自己设法围起来,不能邻居的鸡把菜啄食了你也不能怪人家;猪则必须关起来养,如果跑出去糟践了别人的庄稼,是要负赔偿责任的。

但这样一个荒岛上,哪里来的邻居呢?还不全都是自己一家人的?这里的菜园防的不是鸡,也不是猪,更不是贼,那个年代基本上没有贼。防的是牛!

没错,就是牛!农耕社会,牛在当时拥有崇高的地位!一个生产队有十几甚至几十头耕牛。自然繁殖,生多少养多少。盗窃和杀害耕牛会被定性为破坏生产的大罪。

未依原计划的事情却有许多:地基填高了四尺多;房屋首层高原定一丈二尺,现在增加到一丈五尺;连阁楼也增加了两尺;原计划砌泥砖墙,全部改成木板镶嵌;楼板全部用厚木板铺成……

抬高地基是为了躲避洪水。躲避不过就拆下所有的木板墙壁,把拆下的木板墙铺到阁楼,人住到阁楼上去。整栋房子就成了水中的吊脚楼。

房屋的样式完全依照当地的传统。两间正屋一间横屋。正屋作堂屋和正房,横屋是灶屋。互相连结的磨舍子可开两铺床,还能放得下米桶、菜坛子和谷仓。

花了近两个月时间,新房子在小岛上建了起来。这恰恰是依了原来的计划。

每个生产队都有负责看养耕牛的人。岸上的村民会将所看养的耕牛带到靠近小岛的水边,有的甚至不用赶下水就会自动奔小岛游过来,是这片湖滩上丰茂的水草吸引着它们。所以,农闲时小岛上最多的大型动物是牛,随处可见的黑色大蘑菇是牛屎。

肥嫩的水草也多得这些优质的有机肥滋润吧!这也就是生活中鲜花往往插在牛屎上的哲学根源了。

桂爹去湖里运回芦苇,芦苇编织好当墙壁,再在上面抹上厚厚一层稻草和田泥。洞庭湖区最多的是芦苇,只是需要人力去砍和运回来。这比砌泥砖墙来得更划算。稻草铡碎了撒泥巴里,再由人牵着牛反反复复地在泥巴上来回练,直到把泥巴炼到起胶——谁说烂泥巴糊不上墙的,可以让他来试试!

屋顶是用竹前山运来的茅柴盖成的。竹前山有一大片坟地,坟地的茅柴长得特别高,没有人敢去割,年年都烂在地里肥了地,下一年就长得更茂盛。桂爹可不信那个邪,他只知道这种茅柴盖的屋顶比稻草盖的强得多,基本上十年之内不用翻新。

这样一改动,木料就大大超出了原来的预算。解决的办法只能是先搭架子和盖屋顶,楼板和墙壁暂时空着。但墙壁总不能没有,四面漏风,夏天还行,冬天会把人冷死。

爷爷的大名叫徐梓仁,梓树是一种坚韧耐雕刻的树木,常用来刻制雕版印刷的模板,所以,即使现在还有人将书籍的出版发行称为付梓。更长的长辈给爷爷起这个名字的时候,是希望他能像梓树一样刻苦、耐劳、坚强而又仁厚吧。

那一年他已70多岁,但身体还杠杠的,这一点从他围下的菜园就可以看出。

说是菜园,恐怕叫庄园更合适一些,因为这个园子的面积少说也有十几亩地。

一共有五个垛子。每个朵子三根立柱,粗大的立柱胸围都在三尺以上。师傅们在圆木上做好榫卯,在平地上装好桁架,再聚集所有人力,用粗麻绳将桁架竖起来。

都说建房子上樑最隆重热闹,但应属立垛子最壮观吧。每个立柱之下都垫了麻石墩子,石墩子上还凿了防止立柱移动的卡槽,一般的风浪就不能撼动房屋半分了。

阅读渔猎洞庭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