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短篇文学 > 渔猎洞庭

二十一、故事里的故事(一)

  • 作者:作家bpAjrt
  • 类型:短篇文学
  • 更新:05-07 11:36:33
  • 字数:12484

其实,那些事情爷爷一清二楚,但他却听得津津有味,耳朵似乎也没有先前背了。还不时插话和补充,成了桂爹叙述自己历史的最好旁证。

旧时的说法是“八百里洞庭”,意思是洞庭湖的周长有八百里。那应该是沿着湖周边弯曲的道路估算的结果。解放初期,洞庭湖的水面面积丰水期为五千四百平方公里。如果以圆形来换算这个面积,那这个圆的周长约二百六十公里,就是约五百二十里。

“他们的东西不多。除了条小船,就是那必备的渔网、衣服、被褥、锅碗瓢盆之类。一辆板车,再雇一头牛,就全都拉车上了。人跟着牛车走,走累了就跳上板车坐一会。”

孩子们的思绪随着父亲的讲述,飞越平原山谷、稻田森林。一辆辆满载渔家日常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品的大板车,行进在弯弯曲曲的泥土路上。

洞庭湖大体上为一个巨大的猪腰形,说其周长八百里是靠谱的。

桂爹说:“不是地主,是船主。渔民是没有地的,有地的人干嘛要去湖里讨生活呢?”

没有篷船,人住在哪里?捕获的鱼怎么处置?遇上风浪等恶劣天气怎么办?桂爹讲述着那时人们的普遍做法。

“他们在春节过后,就会相约着结伴往常德那边赶过去。那里是洞庭湖的上游。也有去到其他地方的,反正离不开入湖的几条大河的河口。水流常年从河里流出来,会漂浮起湖里的各种东西,慢慢向洞庭湖的出口移动。

“洞庭湖‘无风三尺浪’,小船只能作为小范围内的作业工具,无法顶风抗浪。”

“那年月,不是一般人买得起大篷船或大帆船。只有那些家庭殷实的大户人家或水上走货的商户,才有这样的实力。要在洞庭湖捕鱼打猎,没有大船几乎是寸步难行。生活起居都在水上,小船根本满足不了要求。

“但也有不少像我这样的渔家,自己没有像样的业置,凭着一条小船,几条破破烂烂的麻网子,冒着风险往湖水深处闯。那里鱼多呀!

除夕守岁,原本就是晚辈陪长辈,一家人在一起团圆、欢度节日的特定节目。这习俗形成有多少年了,恐怕没有多少人能说得清。

爷爷已八十出头了,身体也大不如前。特别是耳朵变得一点也不灵光,别人说话要凑到他的耳边大声喊,他自己说话又生怕别人听不到,也是将嗓门提得老高。生活中遇到的大嗓门属这种情形的不少。

每年除夕,孩子们照玩。大人们总要说说一年的收成、支出,和来年的计划之类。欠别人的钱物和人情,总会在年前尽量了结。人家欠自己的,也会提一提:年底都没还,那肯定也是有难处吧?

桂爹在家人面前没有太多的话说。平时也忙,呆在家里的时间并不多。

“一年下来,自己和家里人吃喝穿用不算,总能节省些钱来。几年下来,运气好的话,就可以置办好一些的渔网。再多干几年,说不定还可以买下条旧篷船。那样的话,自己也可以雇人帮忙干活了。”

孩子们插话问道:“那不成地主了?”

桂爹不想那样对着火堆呆坐着,就开始讲起他以前年轻时是怎样只身在洞庭湖闯荡——先是帮船东打鱼、打猎,后来自己凑钱做了条小船,再到后来也有了自己的篷船——那段历史来。

都说随着年龄的增大,人会变得越来越理性。这种说法不是没有道理,但也只说出了人性的一个方面。理性是因为年龄使人的经验变得丰富,涵养变得深厚。但真的,就情感来说,人会变得更加细腻和敏感。

就像今天,爷爷明摆着就有那种“白发添新岁,清呤减旧朋”的慨叹。

去洞庭湖打鱼打猎,离岸边动辄就几十甚至上百里。以人为动力的船只,进出一次在路上就好几天。每天来回跑是不现实的。

“一般的渔民不是在别人的大船上卖苦力,就是自己驾着小船沿着湖边或者河汊港湾做些小打小闹的捕捞,打到的鱼也会少很多。自己没有大鱼船怎么去得了深水和远地?”

拉板车的老黄牛脖子上,系着个拳头大的铜铃。随着黄牛迈出平稳的步伐,板车缓慢前行,铜铃就一路发出清脆而悠长的“叮——叮——”声。

春天才来,落叶的树木沉睡了一个冬季,养足了精神。嫩芽和花朵憋足了劲想挣脱苞片盛放。早觉的草儿赶在前头,也不挑地儿随便在路边伸直了腰身。

嚼了一个冬季干草的牛不用看,鼻子早被青草散发的芬芳挠得痒痒的。它瞅准一丛青草突然停步,伸出舌头将草儿卷进嘴里,却又舍不得立即一口吞下。

赶车的人似乎理解牛对青草的饥渴,并没有大声吆喝,只是将斜插在车把子上的鞭绳摇了摇。牛也自觉它现在的责任,就又迈开它那四平八稳的脚步,将脖子上的铜铃继续摇响下去。

龚自珍的《乙亥杂诗》中的句子:“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那情那景也应是似曾相识。

“牛车是慢,几百里路程也用不了多少天。一到目的地,赶车的人就会催促渔家尽快卸下东西。回程的货还在路边等着他们呢。

“都知道会有这么一波牛车路过,又便宜又好说话,不是紧急着运送的东西,货主会特意在路边等着。

“渔民大都有自己心水的地方。牛车能直接到达最好,不能直接到达,也要选择湖边方便靠船的地方。这样就可以用小船转运那不多的家产了。

“一般都会找附近有芦苇荡的湖滩地先安顿下来。湖滩地平整、干净、宽敞,埋锅造饭,搭建窝棚都很方便。芦苇不仅是为了当柴烧,那东西可有大用途。要用它来造船,也用它来造屋。渔家还真的把他们建造好的东西称为船屋呢。

“经历一个冬天,芦苇的叶子早已干枯,但茎杆却仍有青色的。将这些青色的芦苇秆挑出来,砸扁了就可以当竹篾用,当然还是用它来捆绑芦苇。

“将芦苇秆和叶子分开来,再把芦苇秆捆扎得整整齐齐的。收割和捆扎芦苇要花好多天时间,最快也得个把星期。将成梱的芦苇运到湖滩地选准的位置,铺成一个两、三丈宽,三、四丈长的形状,再牢牢地捆扎在一起。

“每一捆芦苇都差不多人的腰身大。先横着放一层,再竖着放一层,又横着放一层。每一梱芦苇都和临近的扎紧在一起。三层芦苇的上面是一层楠竹。去年用过的只要没有开裂或腐烂,会一起带过来再用,已经损坏了的就得买新的来补充。”

加进一层楠竹是为了增加船屋的浮力和强度。这一点桂爹并没有解释,他只是在简单的述说事实和他自认为应该解释的东西。

“楠竹上面依样再加三层芦苇。这样,唱戏的舞台就搭成了。”

孩子们瞪大眼睛以为真的有戏看。桂爹就故意逗他们:“戏台上该有些什么呢?首先得有人,还要有人住的房子。”

“在戏台的中间用芦苇搭好一间房子。房子有些小,也显得有些低矮。但能给戏台上的人遮风挡雨,还能把他们重要的东xz进去不被淋湿,这就已经足够了。

“整个房子除了一根竹竿做的顶梁,墙壁和屋顶都是用芦苇扎成的。墙面还涂上薄薄的一层泥巴。说是墙,其实也不过前后各一小扇,前面有门框,后面有小窗。人字形的屋面直接连接到戏台子上面,芦苇叶盖成厚厚的屋顶,既轻爽又冬暖夏凉。

“戏台的台面上还铺上蔑折子,晒东西方便。还可避免细小的东西从缝隙里掉了下去。

“一切准备都做好了。湖水也开始慢慢涨起来。早春的雨水虽不大,但下的时间长,日积月累的就会让山溪和小河的水流逐渐增大。接着是大河,汇聚着那么多支流的来水。湘江、资江、玩江、澧水四条大河,像四台大抽水机,将全省的雨水都泵到洞庭湖里。不少地方还跨州过省,把其他地方的雨水也收集过来排入洞庭湖区了。

“日子扣得准准的,船屋建成的档口,湖水也该涨到屋边了。过不了多少天,船屋就会被涨起的湖水浮起来。

“他们准备着去哪里呢?顺流而下,随遇而安。一则还在湖边,再则早春的天气也不会太大太恶劣,只要别让水流将船屋冲到柳树林或芦苇荡就行了。最怕被冲进柳树林出不来。

“房子的问题解决了,渔家得开始正式干活了。打鱼才是他们此行的唯一目的。

“春天涨水的时候,也正是大多数渔群迎水、散籽、繁殖的季节。这时的河口地带其实也正是最好的渔场。呆在洞庭湖深水区越冬的鱼群,此时都成群结队地往河口地带聚拢过来。

“渔民们并不着急离开这里,而是各自选准位置,撒网捕鱼。船屋有的会让它自己漂着,反正水流也不急,一天也漂不了多远。有的也用石锚或木桩固定,或者干脆绑定在湖中打单的柳树上。

“撒网的地方离船屋也不是很远,可以就近照看,甚至趁劳作的间隙稍事回来休息。也可以看看船屋上还有没有需要再加些功夫整饬的地方。

“渔获多不多就完全看运气了,总不能将一切都赖自己手艺差吧!其实,口头讲的全凭运气,但实际上,老手们往往是船满舱满。刚入行的新手普遍就差一些了。还有那些摸不着门道的伙计,就只得央着相熟的船民带着。

“做什么事情都这样,总得有个熟练的过程,打鱼更加不例外。春季迎水产籽的鱼群目的也只有一个,找散子场。这样,由深水进入浅水水草茂盛的交接地带,就是撒丝网子的最佳去处了,湖水不会太深,水流也不会太急。

“不同的鱼会挑不同的散籽场。鲤鱼、鲫鱼会找更上游更浅的水域,鲇鱼会直接游到河道上游的小溪里去,但大多数鱼类还是喜欢在河流的入湖口找位置。河水一入湖,水流就慢下来了,还从上游冲下来各种各样的饲料。它们也许还会觉得游进河里去会有危险吧!

“渔家这段时间的收获大都会卖给鱼贩子。说是卖,其实应该说是交换。他们这时要太多的钱真的没有什么用,差不多就要远征大湖了,湖中间可没有什么东西买,而且也不安全。

“倒是柴米油盐得多准备一些。柴火湖里取之不尽,我说的是火柴。特别是盐,储备几百斤粗海盐一点也不多,要用来腌咸鱼呀。

“鱼贩子投其所好,船上的物品都是渔家正好需要的。除了柴米油盐,还有点灯的煤油,洗衣服的马头肥皂,缝补衣服的针线,干辣椒皮子等等。另外就是一大堆各式各样的修补渔网的材料和工具。

“他们装着货,驾着比渔家丝网子船略大的货船,穿梭在渔民们的小船中间。询问:‘收成怎么样啊?’有需要的渔家总会主动招呼,没有需要的人也会闲聊几句。传递一下‘谁在哪里大获丰收’等对渔家来讲极重要的消息。

“用鱼换东西很少讨价还价。鱼有时也会过秤,但更多时候是靠估计。大家都心里有数,差不了太远的。货物的价钱也算公道。见的次数多了,大家都熟口熟面的,没有人会存心去骗别人。在行当里混,坏了名声可不是什么好事,到时大家都不跟他往来,就只能改行了。

“在河口打鱼的那段时间,还真有点像渔民在挣路费、筹措行装的味道。捕捞迎水鱼的时间不会超过一个月,你要一直呆在那里不走也可以,但时间一过,打到的鱼会急剧减少。没有人愿意去做那种傻事的。”

离开岸边很容易,放开船屋的羁绊,让他自由漂走做就行。风和水流方向的变化,会将船屋带往不同的地方,当然也可能带去其他岸边。此时船屋的主人只要稍加控制,就肯定能朝着目的地一步步前行了。

需要的只是时间,而他们偏偏有的是时间。水流也好,风也好,方向对了,就放开绳索或锚碇,船屋启航,方向大致对了就行。方向不对,前方有障碍,可能搁浅,鱼群不多,就下锚或系住船屋,一直等到需要的条件再出现。

与离开岸边很容易对应的就是,再回到岸边很难。本来的目的就是要去洞庭湖的中心区域打鱼,不会急着想回去的,到了真正需要的时候自然会有办法。

“打鱼的人都有识天的本领。什么样的天气,一、两天内会有什么大的变化,心中都有数的,要不就不要在湖里混了。只要天气不是很恶劣,不是大风天气,船屋就漂不了多远。

“好多时候都不用系住,反正人就在附近打鱼。

“打鱼还是不能错过了天亮和傍晚的那两水,一个早红光一个晚红光,这在哪里打鱼都是一样的。这时的鱼群都结队出来找食物,活动量大。鱼不动,丝网子就没办法打到鱼了。为了赶早红光,天微亮一定要到达渔场,并把网放下水。为了晚红光,又得在太阳下山天已完全黑下来才能收最后一次网。做渔民真的是很辛苦呢!”

世人常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来形容农民的生活,那渔民的生活就是“日未出已作,日已落未息”了。收完晚红光那一水渔网,一天的事情还远未结束。

“收完网就尽快赶回船屋去,将丝网子船系到船屋边,把渔网和打到的鱼都缷到船屋的平台上。男人剖鱼、女人煮饭,这算不上分工,只是夫妻间的默契。剖大鱼需要技巧,更需要力气。女人煮下饭也会过来帮手的,处理一些小鱼,或者将剖好的鱼腌制好。

“有一只大木桶,里面装着大半桶粗海盐调好的盐水,剖好的鱼一层层码进去就行。小鱼最后都倒进木桶,视渔获的多少再添加一些海盐。腌一晚上,第二天天气好拿出来晒时,再在盐水里冲洗干净。

“把鱼处理好了,还没有到可以吃晚饭的时候。先得把渔网逐一清理好,被大鱼弄破的地方还得做简单的修补。只有在损坏得太厉害的时候,才会挑出来,等到恶劣天气不能出船时再补。

“晚上不弄好,到早上下网时会更麻烦,搞不好就会错过早红光。渔民最担心的是渔获的多少,打得少倒会轻松点,但谁会希望这种轻松呢?渔获越多,就会想方设法多下网,缩短起网的时间。那已经是累得不行,最后处理完渔获和网具,往往又是第二天凌晨了。

“但再累也开心啊!出来大湖不就是为了那些收成吗?”

佩珍突然插话说道:“我知道,我知道。辛弃疾的诗里说:‘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人家怕柴炭卖不出去,穿着单衣立在雪地里,还为天下雪高兴着呢。”

桂爹开心地说:“我们佩珍有文化,就是那个意思。只要有收获,辛苦一点也不怕。丰收了,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腌制好的鱼都晒成鱼干,按种类和大小砌在芦苇屋里。偶尔也有人开大船来收购。遇不上收购的人,就只能先放着。时间长了,就得挑好天气来翻晒。海盐腌制的鱼干很容易受潮。但也有好处,受潮了也不易变坏,再晒一晒,就又通体金黄,香气扑鼻了。

“预备得不够,或者其他临时需要的东西,收鱼干的大船也基本上会带来,可以说应有尽有。”

佩珍的插话把气氛调动起来。孩子们个个都很活跃,七嘴八舌地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他们最关心的还是渔民每天都吃什么:“是不是每天都吃鱼和米饭?”

桂爹尽量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也不忘逗他们一下:“那不吃米饭和鱼还能吃什么呢?你们是不是最担心,他们每天都吃鱼会吃厌了?其实吃的东西可多着呢。荤菜除了各种各样的鱼,还有水鸟和鸟蛋,乌龟和小鱼,各种虾和螃蟹。田鸡和螺蛳间中吃两餐也很不错。”

“青菜就少一些。除了贩鱼的大船能偶尔带来一些瓜菜,自己能采摘到的基本只有蕹菜和富菜两种。运气好的时候会采摘到木耳和柳树菌。勤快的人还会去采藕尖、菱角和高笋。

“这几样东西多的是,长在湖滩、沙洲的水洼子里。这些地方在洪水季节恰好变成了浅水区域,野菜生长茂盛又少有人问津。渔民们得天时地利,自然要尽量不让那些好东西浪费了。而且这几样东西都能放好些天不坏,晾干些水分就行。”

蕹菜又叫空心菜,茎叶都可以炒来吃。特别是蕹菜秆,用鱼虾酱爆炒,风味独特。蕹菜生长迅速,耐水浸。上游村民在溪水边洗蕹菜,遗漏的会随水流漂浮到下游去,一旦遇到泥地,就会迅速扎根生长。到洪水季节水涨起来,它们会“水涨菜高”,茎秆的枝节拔得老长,节间长度可达到一尺以上。

桂爹就这样开始了他对那些尘封了多年的往事的叙述。孩子们有些好奇,停止了玩耍和打闹,都围坐到火堆边。

当然,也会有新年重大事项的计划。如养不养猪,养肥了是自家宰杀还是卖给食品站,该添置些什么渔网等等。

今年除夕,爷爷早已在火塘边坐定。桂爹就只得紧跟着,聊些惯常的旧话题。爷爷似乎一点兴趣也没有,还老是把话题往一些陈年旧事上扯。

阅读渔猎洞庭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