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架空历史 > 四海一家第1部保卫黄河

第35章耿京起义

  • 作者:山东小牛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04-12 03:07:03
  • 字数:6028

赵孟頫道:“哦,知道知道,就是犯了官司,一下子被罚了八十八万四千贯[a1]的,险些有牢狱之灾。”

关汉卿道:“对对对,出事以后,她还曾蠢蠢欲动,意欲复出,但已是昨日黄花,没指望咯。”

赵孟頫笑道:“我和大哥都是手不缚鸡,武是没法可比。若论文,那位前辈和关大哥相比如何?”

高亮道:“仅就诗文论,关大哥散曲,天下独步;词曲并论,我看堪与大哥比肩的也甚少,唯柳三变[a2]与大哥在伯仲之间。”

高亮道:“得,那也没机会再送这极品佳酿了。”

赵孟頫道:“看来是位前辈了。”

高亮道:“不错,是位文武全才的前辈。”

关汉卿道:“这个自然,能让二弟如此怀念的,定然不是寻常之辈。”说着,朝赵孟頫伸开手掌,“就像你我一样。”

“对对对,落到咱们这里,算是得见天日,咱们别糟蹋了。”高亮说着又斟了一杯。

赵孟頫也喝了一杯,道:“行了,这回酒也有了,二哥可以给我们讲讲了。”

一说到这个话题,高亮又是喟然长叹。

赵孟頫喟然道:“也难怪大宋会亡!一个戏子,竟然能运动名士,还能轻易把大内的贵物拿来送礼,当真是戏子误国!”

关汉卿道:“此言差矣。大哥我混迹于勾栏瓦舍之间,结识了不少戏子,但却是良莠不齐,不可一概而论的。远的不说,就说王实甫的这个戏班子,里面有不少德艺双馨之辈,整日里练功读书,比那许多纨绔子弟还要强上百倍。”

赵孟頫道:“倘若整日练功读书,如何还有功夫去交通权贵、收买宫中贼子的?”

关汉卿道:“多年前,有一京城名旦,请我帮她谱曲,因她天分太低,我本不想帮的,奈何他托的人,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我不好驳了人家的面子,只好给她写了一段,她便以此相谢,谁知道竟是御酒。”

关汉卿道:“二弟,我的脾气你是晓得的,你若不想说,真的不必勉强。”

高亮道:“非是不想说、不能说,只是一想起来,有些怅然,因为那位大哥,如今已然不在世了。”

关汉卿道:“那一说出来,你定然知道,曾经也算是名噪一时,她的花名叫做‘金索儿’。”

关汉卿道:“现而今此人已是过了气的,再加上犯了一次官司,原来那些达官显贵,也不敢同她再有瓜葛。”

赵孟頫道:“她花名是哪个?”

关汉卿道:“嘿,我还真不稀罕。给我多少钱财,也抵不过她糟蹋我那曲子的恶心。”

高亮道:“你说你这人,人家以礼待你,把这皇亲国戚都喝不到的极品贡酒送你,你却不领情。”

关汉卿道:“老关虽是狂放不羁之人,不过你这夸赞,愚兄也是愧不敢当的。且不说李后主[a3]、苏子瞻无法可比,就是温飞卿[a4]、冯仲杰[a5]、范文正[a6]公、欧阳文忠[a7]、辛稼轩,又岂是随意可贬的?”

高亮道:“大哥说的也是不错,这个不比也罢。”

赵孟頫道:“那二哥是何机缘结识这前辈的?”

关汉卿道:“不是在黑水城认识的吧?”

高亮笑道:“哪有那么巧的?那是师父第一次派我下山。那时候北方还在金人手里,有起义军南下,我奉命前去策应,起义军那边派来的人,便是这位前辈。”

赵孟頫道:“第一次下山?那时二哥多大?”

高亮道:“二十岁。”

关汉卿道:“刚满二十岁,就派你去办这么重要的事情?那办得可还顺利?”

高亮道:“联系时候还算顺利,但后来很不顺利。”

赵孟頫道:“难道说,那位前辈遭遇了不幸?”

高亮道:“那倒不是。而是当我们一起到达他们地盘的时候,他们起义军的首领已经被叛徒所害,起义军已然溃散。”

赵孟頫道:“那岂不是无功而返?”

高亮道:“当时情况确实如此,但那前辈却胆识过人,当机立断,突入军营去抓那叛徒,只有把叛徒抓回来伏法,至少可以正国法、鼓士气。”

赵孟頫道:“你们还剩多少人?”

“五十人。”

“那他们有多少人?”

“五万人。”

“啊?!”

高亮嘴角上扬,多少有些得意:“不错!五十人对五万人!”

“那你们抓到了么?”

“当然!我们将那叛徒抓回临安伏法。”

关汉卿赞道:“神勇啊!”

高亮道:“那次是我和师弟风折节一同前往,单论武艺,我们只能确保自己突出重围,却难于将那叛徒捉回来伏法。”

高亮喝了口酒,接着说道:“全靠这位前辈,豪气云天,鼓舞得所有兄弟舍生忘死,杀得那金人闻风丧胆。虽然一度将我们包围,却无一人敢上前。至于那些投敌的军士,更是心虚,一直躲在后面。我们这才能杀出重围。而后,马不停蹄,疾行两天两夜,返回临安。”

关汉卿道:“两天两夜不睡觉?你们跑了多远的路程?”

高亮道:“一千一百里。”

赵孟頫惊道:“距临安一千一百里?!那就快到山东了!”

关汉卿道:“可不,再有几百里就到济南府了。”

“嗯,海州差不多就这个距离……海州?”赵孟頫突然用惊异的眼神看着高亮。

高亮双手抱肩,仰望天空,大约是正在回忆当时的鏖战。

关汉卿看出赵孟頫异样,问道:“海州[a8]有什么特别?”

“大哥,您先别说话,我得捋捋……”赵孟頫想了片刻,用神秘的口气对高亮道:“大哥,他不光是能掐会算,二哥他真的是神仙……”

关汉卿笑道:“你才看出来?”

赵孟頫道:“您可知道,他说的那个前辈是谁么?”

◇◆◇本章注释◇◆◇

[a1]贯,货币单位。1贯=1000文。

[a2]柳三变,即柳永,【宋】建州崇安人。字耆卿,初名三變,排行第七,也稱柳七。景祐元年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世稱柳屯田。工於詞,多寫歌妓生活和城市風光,表達羈旅行役、離情别思等,音律諧和,語言清新。唐五代至宋初,詞人所作多爲小令,至永自創新聲,致力於慢詞的創作,對宋詞的發展有极大促進的作用。

[a3]李后主,即南唐后主李煜,籍贯徐州彭城县(今江苏省徐州市),生于江宁府(今江苏省南京市),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山隐士、钟锋隐者、白莲居士、莲峰居士,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南唐末代君主。词坛里程碑人物。

[a4]温飞卿,即温庭筠,【唐】太原祁縣人。原名岐,字飛卿。大中初,應進士。官國子助教,嘗作詩忤時相令狐綯,故不得大用。詩詞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作賦八叉手而成,又稱溫八叉。詩詞風格濃豔,多寫閨情。“花间派”代表人物。

[a5]冯仲杰,即冯延巳,【五代·南唐】廣陵人。又名延嗣,字正中。李昪(先主)以爲秘書郎,李璟(中主)時進中書侍郎,同平章事。罷爲太子少傅,出鎮撫州。卒,謚忠肅。工詩詞,至老不廢,有《陽春集》。词坛与温庭钧齐名。

[a6]范文正公,即【北宋】范仲淹。

[a7]欧阳文忠,即北宋欧阳修。

[a8]海州,北方金人统治地区,在现在江苏连云港。1161年,耿京发动农民起义,21岁的辛弃疾组织两千多人参加,次年,辛弃疾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返回时,因叛徒出卖,耿京被杀,起义军失败。辛弃疾率五十人突击金兵五万人大营,活捉叛徒张安国,南下归宋。

赵孟頫笑道:“我料她定然也不懂这酒的好坏,落到她手里,正所谓明珠暗投。”

关汉卿道:“三弟这话说得不错,托我写谱这个就是好生奇怪,唱念做打,样样不行,上台不灵,台下倒灵得很,却还在达官贵人圈里很吃得开,也是名噪一时的人物。”

赵孟頫道:“我怎么不记得还有这么一号人物?”

阅读四海一家第1部保卫黄河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