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短篇文学 > 李世民为弟弟心声头疼中

第 214 章 李世民气得跳脚

  • 作者:木兰竹
  • 类型:短篇文学
  • 更新:03-18 13:37:38
  • 字数:14766

当初隋文帝十分信任高颎,将高颎一家定为可以辅佐好几任皇帝的忠臣。高颎的女儿嫁给废太子杨勇为良娣;杨勇的大宁公主女儿被封公主,嫁给渤海郡公高表仁;高颎的二儿子高弘德受封应国公,受命辅佐还是晋王的杨广。

可惜隋文帝还是因废太子的事猜忌高颎,高弘德夹在家族和事业之间,也早早抑郁病逝。

?木兰竹的作品《李世民为弟弟心声头疼中》最新章节由??全网首发更新,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李世民叹气:“我原本也是这么想的,但阿玄拒绝了。他说等天下太平后,要带着弟妹游山玩水,当个富贵闲王,谁耐烦给我带孩子。我说不过他,母亲也偏帮他。不是我看不起你啊高师兄,阿玄肯定是第一位!”

因之前的心伤,高颎不会再让家人辅佐李世民的儿子。他这次让高盛道回京,除了看顾李玄霸之外,也是想让李玄霸从中周旋,不让李世民命高表仁辅佐太子。

他本来想让高颎当太子的老师,但高颎说自己给废太子杨勇当过老师,不吉利。李世民就想,让师兄给自家太子当老师,高老

师在背后支招,也一样。

高颎再次表示了拒绝,并且强调这个太子老师只有李玄霸能当。www.medabc.com.cn 江南文学网

李二郎真是天生就会当皇帝,看这套话,张口就来。如果不是高颎已经在隋文帝那里免疫了,他大概也会为了这一句“相信”激动不已。

现在?还是让李玄霸去教育李世民的太子吧。

除了李玄霸,还有谁敢在与李世民教育太子意见不合的时候,连着太子和太子他父亲一起骂?

朝中有的是人做事,李玄霸只需要安排别人做事。

高盛道和李玄霸几乎没有交情。

高盛道身为高颎长子,将来会继承高颎的国公爵位。他又不想父亲早逝,所以就当作自己没有爵位,早早外放打拼。

高颎得知李玄霸的计划之后,就把长子高盛道派回了京城,辅佐李玄霸,并监督李玄霸多休息。

这太子老师,除了李玄霸,无人能当。

李世民给高颎炫耀了新衣服后,再次提起让高表仁当太子老师的事。

高颎还有一个二儿子,名为高弘德,因高颎的功劳受封应国公,原本是大隋晋王杨广的记室,算是杨广的心腹。

李唐建立之后,高盛道回到了高颎身边,现在和弟弟高表仁一同跟随高颎攻打洛阳。高颎认为长子多年在外为官,很擅长庶务,所以派长子回京城;三子高表仁在瓦岗寨中表现出了几分军事天分,高颎便把高表仁继续带在身边,亲身教导。

高表仁叫苦不迭。虽然他在李二郎和李三郎争夺天下的时候劳累了一番,但他其实是个闲云野鹤的性格,根本不想当什么大将军。

高颎已经给李世民写信拒绝了此事,但李世民只会在信中打哈哈,说就这么定了。

“我相信老师和师兄,老师和师兄怎么能不相信自己!”

高表仁无语:“你可以不说最后一句。”

李世民咧嘴:“嘿嘿。”他就是故意的。

高表仁转身就走。李二郎和李三郎都是这副喜欢欺负人的性格,从小到大都这样。这时候只需要无视他们,赶紧离开,他们就会自觉无趣,不再胡言乱语。

高表仁离开后,高颎的眉头皱紧又松开,反复好几次,然后无奈地瞥了还在咧嘴无声坏笑的李世民一眼。

“我家三郎的才华本就没资格当太子太师。你非要让他当太子太师,就是瞅准了我的心理,知道我会为了这个掺和进你和大德的交锋,帮你劝说当大德帮你教育太子。”高颎叹气,“你啊,这么算计大德,不怕大德生气?”

李世民道:“我算计老师,老师不也没生气。同理,阿玄也不可能生气。”

他又坏笑了几声,道:“我和他自幼就互相耍心眼,老师不必担心。”

高颎想了想曾经还一团孩气的李二郎和李三郎在他门下求学的模样。

他再次无奈地叹了口气:“这倒是。”

李世民收起坏笑,正色道:“我知道阿玄懒散,如果不是因为乱世,他根本懒得动弹。但我将来会很累,他怎么能躲懒?我案牍劳形,他却游山玩水,还写信告诉我他玩得有多开心,绝对不行!”

高颎扶额:“我还以为你想说,既然你是皇帝,你最信任的弟弟自然应该给你当左右手,你只信任他。”

李世民摇头:“我信任的人可多了,房玄龄、杜克明、薛伯褒和高师兄,我都很信任,都可以当左右手。魏玄成现在干得也不错,我也马上就要全然信任他了。我不让他躲懒,只是因为兄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他想自己偷跑?没门!就是小五也别想偷溜!都给我留在京城!”

高颎:“……”

最终他只能扶额,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行吧,你是皇帝,你说了算。

高颎确定了李世民真正的想法后,与李世民达成合作,帮李世民说动窦皇后。

这件事暂时揭过,高颎这才轻描淡写地说起洛阳的事。

高颎到达洛阳之后,就切断洛阳的粮道,每日在城外做饭,吃完饭就招降,并不攻城。

当时洛阳城破,朝中有些官吏来不及逃跑,被迫留在洛阳为官。

高颎每隔几日就敲城门,告诉城中守军可以用粮食换取洛阳城中的旧臣。

杨玄感自然不准。但洛阳城内并非只有杨玄感一股势力,还有许多小贼帅。

这些贼帅虽然名义上归附杨玄感,认杨玄感为“盟主”,但没有将兵权交出去,仍旧

各自为政。

洛阳缺粮,他们对隋朝旧臣又不重视。为了吃饱肚子,这些贼帅本就在洛阳打家劫舍,弄得洛阳百姓怨声载道。

?本作者木兰竹提醒您最全的《李世民为弟弟心声头疼中》尽在,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杨玄感想要阻止,却控制不了缺粮的贼帅军队。

高颎知道洛阳城中的情况,用粮食换取家财已经被榨干的隋朝旧官吏,贼帅当然万分愿意,还笑话高颎傻。

“杨玄感麾下有本事的人都是大隋的勋贵世家,洛阳被贼帅害得家破人亡的官吏曾经是他们的同僚,难免兔死狐悲。我如此做,会让他们感同身受,认为杨玄感无法庇佑他们,而大唐对大隋旧臣宽和,他们投奔大唐之后,仍旧是人上人。”高颎拈须轻笑,“等殿下继位之后,召开一次制科,允许这些降臣也参加。这就是给他们的恩德了。”

制科又称“特科”,大部分时候不是从零开始选拔人才,而是官吏的“再考核”,分律令、军务等方方面面,重视官吏的务实本事。

制科的雏形从西汉时就开始了。“察举制”举孝廉后,孝廉就要齐聚京城,经过再次考核,才会授予他们官职。

高颎的意思很明确,朝中官职能者居之,如果比不过别人,那就是自己没本事,怪不得大唐对他们不宽容。

李世民笑道:“房玄龄正在着手改革制科。他现在烦躁极了,说他和杜克明等人忙得脚不沾地,朝中却养着大批荫官不做事。他想让职官的地位高于荫官。”

高颎道:“不要一蹴而就,要徐徐图之。”

李世民拱手:“学生明白。”

高颎叹气:“隋文帝乃是逼北周皇帝禅位,并非完全由自己打天下,所以只能妥协。你若要改革官职,除了要小心谨慎之外,也要保证你在位期间做完这件事。除了亲手打下天下的开国皇帝,其余皇帝想要动官制很困难。你肩上的担子很重。”

李世民点头:“所以阿玄绝对别想跑。”

高颎扶额:“别说大德了!我很理解你的心情!不用再重复。”

李世民露出标志性咧嘴阳光笑容。

(*^▽^*)嘿嘿!

高颎和李世民所谈论的多是官制改革,涉及洛阳形势的谈话不多。

他们都没把洛阳这一座孤城当回事。

洛阳城池坚固,若要强攻,一定会造成极大伤亡。但为什么要强攻?现在中原基本平定,洛阳上下左右全是大唐的领土,变成了一座孤城。

城中没有农田,高颎只需要把洛阳围住,洛阳能坚持多久?

高颎来到洛阳的第一日,就慢条斯理地安排兵卒在洛阳附近屯田。

当初杨广为了压制天下民乱,要求将百姓强制迁入城中,城郊就近给田。

城郊无主的田很少,被强制迁入城中的百姓基本沦为佃农,甚至卖身为奴婢。

但不管田地是谁的,耕田的人多了,洛阳城郊的耕地开垦情况不错。

现在洛阳被围,“坚持”不投降,那么洛阳城郊的田地肯定就充公了,将来会重新分配。

在拿下洛阳之前,这些田自然就是大唐还未分配的“公田”,高颎就带领兵卒屯田了。

洛阳旁边灌溉条件很不错,去年和今年的天气都较温暖,城郊还有百姓偷偷出城门种了一点地。高颎来到洛阳后补种了冬小麦,现在已经快成熟了。

高颎已经准备好了大豆的种子。等冬小麦收获,屯田的兵卒就会播种春大豆,既能回地力,还能多收获一季。

长期打仗不能只靠朝廷提供的后勤,屯田是重中之重。高颎为大隋平定天下后,剩余大部分时间都在边疆与突厥对峙,屯田更是重中之重。

杨玄感等人站在城楼上,看到城外兵卒正热火朝天地下地干活,麦苗一日比一日长得高,变成了金黄的一片,都快接着洛阳的城门,心情别提多难受。

明明以大唐的势力,想要强攻洛阳也不是做不到,但高颎这老匹夫居然一副要在洛阳城郊再过一个年的模样,丝毫不担心朝中催促。

这老匹夫怎么还没死?怎么还能带兵打仗?!

听闻是高颎带兵攻打洛阳,贼帅还傻乎乎地不知道严重性,杨玄感的下属们都满腹担忧。

如今担忧成真,高颎居然想不费一兵一卒,活活饿死他们!

他们试图出城抢粮,但高颎早有准备,无论他们开哪个城门,城门外一定早就有高颎集结的兵力。

更可恶的是,杨玄感和诸多贼帅站在城门上关站,发现高颎一边集中兵力把他们堵回去,剩余的人还在远处继续耕种。

没有人相信高颎能掐会算,都认为城中有人给高颎当奸细。

贼帅说给高颎提供消息的奸细肯定是隋朝旧贵,变本加厉抢劫富户,并指责杨玄感的部下全是奸细。

杨玄感的下属则指责贼帅没有操守,本就是墙头草,再者当初大隋最强大的几支贼帅纷纷投靠李世民,如今洛阳城中许多贼帅都是那些贼帅的同盟甚至部将,他们才最可能是李世民的奸细。

城中发生了火拼,有不少人晚上偷偷从城门吊了根绳子,跑出城投降。

高颎来者不拒,收编了这些投降的人,他们专职在城门口劝降,自己继续屯田,哪怕听闻城中出现内乱,也不派人趁机攻打洛阳。

“我担心一攻打,他们就真的降了。”高颎忧虑道,“你还在草原,赶不上怎么办?”

李世民哭笑不得:“降了就降了,一个东都而已,谁打都一样,也不必非要我来。”

高颎道:“最好西京和东都都由你当主帅打下,这样你将来改革隋朝旧制,才更有底气。”

高颎真担心洛阳投降太快,所以城里的奸细都坚定不移地站在死守洛阳这一边。

洛阳能支撑到现在,全靠城中奸细兢兢业业地抚民,以及高颎偷偷地粮草支援。

高颎在洛阳城中地位最高的奸细,祖籍清河崔氏的崔义玄写信,高颎再不攻打洛阳城,自己都要取代李密成为杨玄感座下第一谋士了,那时候自己与杨玄感同诛了该如何是好。

李世民看

到崔义玄写的信,差点笑破了肚子。

“李密居然这么没用?”李世民笑道,“他不是自称杨玄感谋主?我听闻他还有噬主之相,怎么被排挤了?”

高颎道:“他若投奔某个贼帅,还可能因为陇西李氏的出身被人高看一眼,凭借勋贵世家的身份慢慢架空贼帅。杨玄感麾下都是他那样的出身,多的是勋贵世家子弟,他并没有太大优势。”

李世民道:“河东那把火是他派人烧的,这人我亲自杀。”

听李密的命令动手的人是新义郡公韩世谔,隋朝名将韩擒虎的嗣子。

李靖是韩擒虎的外甥,也就是韩世谔的表兄。

韩世谔为杨玄感麾下第一猛将,每当杨玄感攻城的时候,常常为先登。杨玄感夺得洛阳,本以为是扬眉吐气的开端。谁知道他还没有完全从贼帅手中掌控洛阳,李世民已经快把天下都扫平了。

等他回过神,中原居然只剩下洛阳一座空城。

因杨玄感称帝后,手中不多的实权官职多偏袒自家族人,韩世谔在大隋为郡公,在杨玄感手中立功颇多,陪着杨玄感出生入死,在杨玄感最低谷的时期不离不弃,地位还不如在大隋的时候,心中本就有不满。

李靖又被李世民重用,韩世谔被杨玄感猜忌,剥夺了军权,韩世谔就逃了。

韩世谔逃走的时候给李靖写信,说将来李世民和李玄霸肯定会得知他参与了放火追杀李玄霸的事,他希望李靖能帮韩家说情,不要诛灭迁怒韩家其他旁系族人。

李靖得到这封信的时候,韩世谔已经不知踪迹。李世民气得跳脚。

韩世谔在乱世未平的时候改头换面融入百姓中,李世民就算在每个郡县都张贴告示,都不可能把韩世谔揪出来,只能任由韩世谔跑了。

至于韩擒虎的其他族人,李世民和李玄霸都不是迁怒别人家族的人,原本就打算放过。

他们早就猜到了是李密动手,韩世谔这个当时杨玄感麾下唯一猛将估计也被充为打手。李靖是韩世谔的表弟,他们都没有迁怒李靖,自然也不会迁怒其他人。

高颎无奈道:“我怕李密会开城门投降。那时你可就不能杀他了。不过如果他投降后再向他透露韩世谔已经告密,他一定会叛逃,你到时再杀他。”

李世民皱眉:“何必这么麻烦?我休整一日,明日就攻城!定不给杨玄感投降的机会!”

高颎道:“好。”

李世民杀牛宰羊劳军,并穿着自己超级闪亮的新衣服在城墙下晃悠了一下,亲自告知洛阳城内自己明日攻城。

这么明亮的靶子,洛阳城内的守军居然没有一个人敢放箭。

李世民身后的部将都遗憾极了。他们都做好了为主公拦箭的准备,奈何洛阳城守军不给他们立护驾之功的机会。

李世民在城门下叫阵的时候,高颎正在稍远的地方安排收割的事。

就算洛阳城马上就要攻下,冬小麦还得收割,春大豆也得种下去。

等高颎知道这件

事的时候,胡子都扯断了几根。

高表仁:“二郎这带兵的习惯……”

高颎打断道:“他的兵略不是我所教!是他自己悟出!≧≧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高表仁:“……”

李世民不出预料挨了高颎一顿骂,当了太子还得罚写“君子不立危墙”的大字。

李世民憋了一肚子的郁闷,准备第二日攻城时讨回来。

结果第二日,他刚披甲,洛阳城门就开了。

杨玄感本来就在洛阳成为孤城后忧懑成疾。昨日李世民在城门外叫阵,嘲笑杨玄感。杨玄感被弟弟扶到城楼上看到了这一幕,叫放箭却无人敢拉弓,连亲卫都指挥不动,便气急攻心晕倒了。

咳,然后他于昨夜子时暴卒。

李世民傻眼。

他知道杨玄感病了,还和阿玄讨论过杨玄感什么时候病死,洛阳不攻自破。

但杨玄感的病时好时坏,一直没病逝,偶尔还能披甲出城门逛一圈,向大唐表明他还活着,李世民和李玄霸就打消了侥幸心理。

“怎么能这样?怎么我刚到他就死了?!”李世民气得直跺脚,“带头投降的是谁?!别告诉我有李密!”

高颎用复杂的眼神看着李世民:“奉上降书的就是李密。看字迹,这降书应当是李密为主笔。乱世各为其主生死搏杀很正常,既然你会重用差点取你姓名的敌将,那也应该放过李密。如果李密没有叛逃,你就不要动手了。”

高颎将李玄霸的亲笔书信递给李世民。

李玄霸预料到李密可能会投降,所以早就准备好书信藏在高颎这里。如果发生了自己预料的事,高颎就把书信给李世民。

为什么不早点给,那是李玄霸的恶趣味。这不显得他算无遗策嘛。

嗯,这句话李玄霸写在了信的末尾,把正生气的李世民都逗乐了。

李世民失笑:“罢了,李密自傲,我让他子孙三代不能做官,可能比杀了他还让他难受。”

不让李密子孙三代做官当然不会写在公开的诏令里,李世民自己否了就行。

等他有了儿子孙子,再给儿子孙子仔细叮嘱,如果儿子孙子敢用李密的儿子和孙子,就是不孝。

高颎松了口气。他还真担心李世民会立刻斩了李密,让洛阳再生波澜。

按照李玄霸列的天灾表,接下来一年比一年艰难。他希望中原别再起战乱,这才能集中力量休养生息,抵抗天灾。

李世民做好了暂时绕过李密的准备,穿着他闪亮的新衣服难得皮笑肉不笑一次,把本就战战兢兢的洛阳降臣安抚得更加战战兢兢。

真命天子一出现,不肯投降的杨玄感就暴卒。这是真的逆天者亡啊!

虽然他们现在已经投降,但是已经投降得太晚。就算李世民……就算陛下不降罪,老天会不会降罪,也让他们暴卒?

事有凑巧,洛阳城中的人饿了许多日,百姓死亡更多,城中本就有瘟疫,有些降臣身上带着病,在这场宴会上看到荤腥,

没有节制地暴饮暴食。第二日,就有三个醉酒暴食的病患与世长辞。

降臣降将们吓破了胆。

李世民暂时驻扎在宫苑中。他一大早就起床一边扎马步一边读书,书读到一半,就看到外面烟雾袅袅,还以为着火了。

出门一看,发现宫门外人山人海,别说降臣降将,连洛阳百姓都听到风声,在宫城外执着香火叩拜真命天子,希望真命天子不要惩罚他们。

李世民:“……”

我从未听说跪拜哪位真命天子的时候要烧香啊!!我又不是庙堂里的泥塑神像!!

李世民再再再一次在洛阳被气得跳脚。

李世民气得跳脚,但又不能为这件事发怒。毕竟洛阳降臣降将和百姓是认可他为真命天子,深信老天会帮他惩罚不认可他为皇帝的人。这种好事,历代皇帝都眼红。

他只能受着,心里郁闷极了,还要勉强挤出笑容安抚百姓,并以小心火烛的名义禁止百姓对着他烧香磕头。

就在李世民心里的憋闷快达到顶峰,甚至都想飞马去京城,半夜把弟弟从床上拖起来吐槽的时候,一个好消息让他终于露出了笑容。

“哈?李密逃了?而且还是逃亡突厥?”李世民大笑,“他不知道我已经把东|突厥灭了吗?”

高颎也失笑不已,连连摇头李密是天命该绝:“他被困洛阳,怎么会知道你已经灭掉东|突厥的事?各路反王都向颉利称臣,他还以为颉利仍旧十分强大,能护住他与大唐抗衡。”

李世民:“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高表仁看到信很感动。高颎狠狠敲了儿子的脑袋,让儿子别被这些话迷惑。

大部分勋贵子弟都领着荫官在京城闲混,不喜欢职官的约束,就算当了职官,他们也会推脱,认为太低等的职官配不上自己。

高盛道身为国公世子,却早早从县令打拼。李世民和李玄霸拜高颎为师的时候,高盛道已经在外当了多年刺史,在外地安了家,一年难得回来一次。所以他只在书信中听父亲提过李世民和李玄霸兄弟二人的事,一直对他们很好奇。

阅读李世民为弟弟心声头疼中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