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短篇文学 > 李世民为弟弟心声头疼中

第 215 章 洛阳百姓太激动

  • 作者:木兰竹
  • 类型:短篇文学
  • 更新:03-18 13:37:38
  • 字数:14414

李密属于陇西李氏。不过陇西李氏是个大家族,同属于陇西李氏的家族可能住在天南海北,一辈子都没说过话。

说来,其实现在的李唐皇室在族谱上,也属于陇西李氏,非要扯关系还和李密是一族的。李玄霸当然不会迁怒陇西李氏。

就要骂他。”

窦慧明掩嘴笑道:“好,好??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骂就骂。”

李密跟随杨玄感起兵时,亲戚就已经被杨广收拾了一遍,现在长安城中没有李密的近亲。

李玄霸对二哥可没有好脾气,他写信把李世民回骂了一顿,骂人的文字量是李世民的两倍。

窦慧明笑出了眼泪:“他只是说说,不会真的这么做。你表现了你的仁慈大度,得到了士人交口称赞,他为了你,也会捏着鼻子大度。”

李玄霸道:“我知道,但他骂我,我

宇文珠知道李玄霸还让李密的骨灰入土了,气得给李玄霸写信,第一次把李玄霸骂了一顿。

她还记得当初李玄霸有多危险。她不知道为李玄霸流了多少泪,一度认为要与李玄霸天人相别。

宇文珠知道那把火是李密放的后,就一直咬牙切齿等着报仇雪恨。结果李玄霸却跟个没事人似的,还把李密好好安葬了?!www.medabc.com.cn 江南文学网

李密往突厥逃的时候,半路就知道李世民已经擒获颉利可汗,便雇了几个突厥人当向导,想要往西突厥去。

谁曾想突厥向导前脚收了他的钱,当夜就砍下了他的脑袋,向唐兵换取赏钱,“狡猾”的就像是和平时期的中原百姓。

这个会汉话的突厥商人还对着唐兵的人嘲笑李密:“他居然当着我们所有人的面说他是天可汗的敌人,想要去投奔西突厥对付天可汗,这不是专门求着我们杀他领赏吗?”

李玄霸比李世民更先知道李密的结局。

李玄霸不认为把骨灰埋在乱葬岗算好好安葬,但这时候……咳,乖乖认错就行。

李世民得知了李密的结局,也写信把李玄霸骂了一顿,还说要回来挖了李密的坟。

李玄霸捂着嘴鼻看了一眼,已经看不出来李密的长相。

他知道李密曾经密谋追杀李玄霸和李智云,便将李密的尸首送往长安,告诉李玄霸这个好消息。

天气较为炎热,尸首送到长安时都烂了。

李玄霸想了想,先把李密的尸骨烧了,以免传染瘟疫,再把李密的骨灰埋在乱葬岗,立了个墓碑。如果李密将来有亲戚想要为他收殓,或许能找到地方。

他知道河东郡那把火是李密放的,只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他和李密又各为其主,虽然他肯定会杀了李密,哪怕李密降了他也会找机会弄死李密,但他心里对李密的仇恨其实没多少,只是单纯有仇报仇。

万贵妃正剥着柴绍送来的荔枝,李智云这个不孝子只知道张嘴吃荔枝,就像个弱智妈宝一样。

闻言,李智云吞下荔枝肉道:“我不怕名声,我去挖。”

“吃你的荔枝吧。”李玄霸从荔枝盆栽上摘了一颗荔枝,连壳塞入李智云嘴里。

荔枝容易腐烂,进贡荔枝都是进贡的挂果的荔枝树,能让荔枝多保鲜一段时间。

柴绍在荔枝挂果的时候就差人把荔枝盆栽送来,到长安后差不多成熟。

可惜就算把荔枝果树栽种下去,果树就算存活,明年也不会结果了。所以荔枝特别金贵,皇帝都是按颗赏人。

李玄霸吃了一颗荔枝。虽然荔枝挂在树上,据说是新鲜的,但他仍旧觉得有一股子腐烂味,和他记忆中的荔枝味道完全不一样。

他在当营销号小编的时候已经还完了债,经济水平好转,荔枝当季的时候还是吃得起荔枝的。何况他当初在南方打工的时候,荔枝便宜得能烂在树上。有段时间他刚还了一笔账,穷得把荔枝当菜下米饭,齁得翻酸水。

现在回忆起来,李玄霸居然觉得那些苦难也算过得不错了。

至少自己能吃鲜荔枝吃到吐。

因有这样的记忆,李玄霸不喜荔枝,将自己的份额都给了特别嗜甜的李智云。

李智云在口味的爱好上和李世民一致,都是嗜甜如命。李玄霸吃什么口味都偏清淡。

李世民接到李玄霸的骂人信时,李玄霸还送来了荔枝干。

他吃了一块荔枝干,笑了笑,对高颎道:“阿玄脾气还是这么大。”

高颎颔首。大德对大雄的脾气还这么大,他也就放心了。至少兄弟二人现在的感情没有改变。

李世民道:“母亲已经松口,不再阻止我让阿玄帮我教育太子。只要母亲松口,阿玄就翻不波浪。”

高颎叹气:“希望将来你的储君之位不会再起波折。”

李世民笑道:“就算再起波折,我只会自责,不会怪别人。”

李世民这么一说,高颎倒是有些不好意思了。

他安慰道:“只要好好教导,储君一定会很优秀。”

李世民像是想起了什么,面色古怪道:“我曾经让阿玄给我儿子当老师时,也是这么对阿玄说。阿玄回答,如果给我一个李元吉,我该如何应对?”

高颎:“??!”

李世民道:“我还能如何应对?当然是狠狠揍阿玄一顿!”

高颎沉默半晌,脸色阴沉:“揍得好!”

……

“阿嚏!”李玄霸揉了揉鼻子,“不用猜就知道是二哥在说我坏话。”

高盛道哭笑不得。

他未见李玄霸时,听过李玄霸很多传闻,无外乎都是智多近妖、足智多谋和老城早熟之类。

相处了一段时间,他才明白为何弟弟会提起李世民和李玄霸时露

出仿佛溺爱幼弟般的表情。李世民他了解不多,但李玄霸确实很孩子气。

李玄霸骂了二哥几句后,继续给高盛道安排任务。

高老师都把人送到自己手中了,他怎么能不压榨?可惜自己的老丈人一家都闲散惯了,不好用。

四位老师中,只有自家丈人这家没有人压榨,李玄霸心里颇不是滋味。

“慈善拍卖会和慈善排行榜大概就是这个流程,高大兄还有什么不明白?”李玄霸问道。

高盛道再次劝说道:“你叫我的字即可,不用这么客气。”

李玄霸笑道:“大兄都说了多少次了?我回答了多少次了?还不烦吗?我叫你大兄,可不是因为客气,而是亲近。我还叫高三兄师兄呢。”

高盛道叹气:“好吧。我差不多都明白了,只是需要实践。若有不明白的地方,我再来请教你。”

李玄霸所提出的“慈善”虽然听着新颖,但细思之下内在含义很简单,不过就是利用权贵的虚荣心,用荣誉换取权贵的钱财,用于赈济贫寒百姓。所谓损有余而补不足,便是如此。

高盛道又看了一遍李玄霸写的计划书,眉头突然紧皱:“大德,我相信你一定能好好运用这笔钱,但若换成居心不良的人,恐怕会变成新的横征暴敛的工具。”

李玄霸道:“慈善就是这样,说是慈善,其实敛财。所谓权贵捐赠的钱如数奉还,然后主办方和权贵三七分成,就是这个慈善的真面目。”

高盛道沉默地看着李玄霸。

李玄霸道:“世上所有政策都是如此,在好人手中就是好事,在坏人手中就是坏事。我们只能保证这些政策在我们手中是好的,能用来救人即可。”

高盛道叹息:“你看得很开。这也是因为你会谶纬,看透了未来的原因吗?”

李玄霸开玩笑道:“我看到的不是未来,而是与这个世界不同的发展。所以说我是骗子也对。”

高盛道也半开玩笑道:“你说得很对。介意我问一问我在另一个世界的未来吗?”

李玄霸道:“被杨广流放北疆柳城,病逝柳城。”

高盛道嘴角微抽:“在你看到的未来中,难道就没有一点好事?”

他早就听三弟悄悄吐槽过,李玄霸给朋友的“谶纬”,几乎没有好事。

李玄霸道:“有啊,只是他们都只记得不好的事。我说房玄龄和杜克明能当宰相,我二哥能当皇帝,这还不算好事?”

高盛道觉得李玄霸这话很有哲理。

确实,李玄霸也做了许多很好的预言,但听到预言的人都对不好的事印象深刻,才传言李玄霸的谶纬不说好话。

高盛道离开后,对许多人叹息了这件事,说他人误会了李玄霸。

他又叹息,李玄霸曾坦言,他看到的未来是没有谶纬者自身存在的未来。但这样的未来已经改变,所以谶纬相面都成了“虚妄之言”,旁人实在不需要因为李玄霸会谶纬,好像就被李玄霸看透了一切,继而排斥李玄霸

高盛道作为高颎的继承人,名声在外,他的话很多人附和。

在高盛道的卖力宣传下,试图求关系让李玄霸相面的人变少,京中再说起李玄霸的“谶纬”和“相面”,多把这当做茶余饭后的笑谈。

李玄霸把高盛道所做的事看在眼里,记在心中。

他虽不在乎外界的评价,这些评价不能损他丝毫。那些人越敬畏他,他倒是越耳根清净。

但高大哥的细致体贴,还是让李玄霸心头一暖。

高老师家两位师兄,真像是圣贤书里走出来的完美兄长。

房乔、杜如晦等人听到高盛道的叹息之后,居然来找李玄霸道歉,说自己不是故意抱怨,只是一时说漏了嘴,他们并无真的认为李玄霸只会说不好的事。

李玄霸道:“其实我确实更常对你们说坏事。坏事需要改变,好事不需要,那么自然知道坏事就够了。不过既然你们都诚心来道歉了,我不讨点什么多不好意思。”

说罢,李玄霸就把华清宫的修建方案提前拿了出来,让房乔和杜如晦在百忙之中为他监督修宫殿。

华清宫即骊山脚下的温泉行宫,最早可追溯到秦始皇时,现在已经荒废。

李世民当皇帝后,想修个新房子很困难,但以给太上皇修新宫殿为由建造温泉行宫,就无人会反对。

地震之后正好需要安置灾民,李玄霸做了这么多准备,足以给灾民提供能够干体力活的赈济粮,能以为太上皇修温泉行宫的名义以工代赈,既赈济了灾民,又能刷一刷“孝顺”的名声。

房乔和杜如晦虽然已经忙得脚不沾地,但还是拿着李玄霸新分派的工作离开了,以表示自己的歉意。

就是李玄霸这人嘴欠,逢人就说这工作本来想交给李智云,让房玄龄和杜克明稍稍歇口气。既然他们自己撞上门来,那就是自己不想休息。

李玄霸还唏嘘,说不准房玄龄和杜克明就是不想休息,才故意来向自己道歉讨活。

已经有了“房谋杜断”名声的两位朝中相公私下约酒,提起李玄霸就骂。

李世民夺得洛阳后本准备回京,得知李玄霸等人要用地震为他刷声望后,感叹了一声“民生多艰”,继续南下。

李靖已经基本打下了长江沿线,正在和占据岭南的豪强商谈。

岭南地形崎岖,气候闷热,瘴气丛生,不好攻打。还好现在岭南的实际掌控人冯盎心系中原,并不想脱离中原王朝自立,所以还能先商谈。

冯盎此人可能后世知名度不高,但他祖母冼夫人可是声名赫赫。

冼夫人是俚族首领,嫁给高凉郡太守冯宝。岭南汉俚联姻的传统由此开始。

冯宝死后,冼夫人安抚百越、镇压叛乱、打击豪强、推行汉化,极大地推动了岭南生产技术和社会文化的发展。她被梁、陈、隋三代册封,曾为陈朝中郎将,被隋文帝册封为谯国夫人,准许冼夫人开幕府,置长史以下官属,并掌管岭南六州兵马的权力。

别的国

公夫人都是因为嫁给了国公才得以册封国公夫人,冼夫人夫妻俩正好相反14_14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因为冼夫人战功卓越,她的亡夫才在各个朝代被追封为国公。

因中原王朝目前还难以完全控制岭南等偏远等地,所以岭南与南诏等地都是羁縻府州,即少数民族领袖自治制度。冯盎只要向大唐递降书,岭南道就不用打了。

岭南离中原遥远,冯盎正在打探中原的消息。他是半个汉人,虽然冯家会仍旧世代镇守岭南,但他也希望能有子弟能回中原。所以只要大唐确实已经基本问鼎天下,他就肯定会投降。

李靖敬佩冼夫人满门忠良,愿意给冯盎时间。

李世民南下亲自招降冯盎,冯盎诚惶诚恐,对李靖哭丧着脸道:“我是不是投降得太慢?”

李靖安慰道:“岭南消息闭塞,你不过是花些时间打探消息,以免被贼人骗而已。你身为大隋忠臣,小心谨慎并不为错。主公亲自来招抚你,只是因为他重视你。”

他在心里补充,只是因为东|突厥和洛阳太没用,降得太快,导致主公没事可做,跑南边来了。

主公你没事可做就回京啊!

听闻晋王殿下列了天灾列表,房公和杜公等朝中相公都忙得焦头烂额,晋王殿下更是一翻年就已经病了两次。打仗这么简单的事,别说全权交给我,就是裴行俨、长孙无忌等人,也能主帅一方,主公还是应该回京城早日登基。

李靖不是喜欢劝谏的人,但这次他不得不劝谏。他知道主公刚及冠不久,正是闲不住的时候,很想亲自打下所有江山。但现在主公扫平中原,北定东|突厥,西突厥也已经派人前来称臣,只剩岭南一地,大可不必如此强迫症,非要跑这么远来完成最后一块舆图填色。

高颎坐镇洛阳,一边屯田一边恢复东都附近生产秩序,扫平零星匪患。李世民带着自己的心腹下属来到长江边上,首先被李靖一顿劝谏。

李世民笑着对长孙无忌和裴行俨道:“李药师怎么也要转职谏臣了?我麾下的谏臣是不是太多了一点?”

长孙无忌和李靖共事过一段时间,对李靖较为了解。他面无表情道:“能把李药师逼成谏臣,主公你应该多多反省。”

裴行俨不了解李靖,也不妨碍他附和长孙无忌。

李靖见李世民麾下还是这么活泼热闹,十分头疼。

将来朝堂上不会也如此热闹?自己还是一直外放镇守边疆,别回朝堂了。

李靖不喜欢多话,劝谏点到即止,没有拉着李世民的袖子一直唠叨。

劝谏一句后,李靖就将冯盎的情况告诉了李世民。

李世民唏嘘:“冼夫人和冯盎啊,我知道。”

他唏嘘的不是冼夫人和冯盎,而是冯盎那个出名的宦官曾孙。

凑巧的是,李玄霸写信让李世民暂时别回来,先把冯盎带回来时,也在唏嘘冯盎的曾孙。

冯盎除了有一个出名的祖母,还有一个出名的曾孙,名为高力士。

后世很多人知道冼夫人,知

道高力士,甚至连冯盎都听说过,但绝对不知道,高力士是冯盎的曾孙,冼夫人的第七世孙,本名冯元一。

高力士常和李白捆绑出现,即著名的“高力士脱靴”,好像高力士是只知奉承唐玄宗才得宠的奸宦似的。

其实高力士是累有功勋的大忠臣,官至右监门卫大将军,晋爵渤海郡公,听闻唐玄宗驾崩后呕血而死,追赠扬州大都督,陪葬泰陵。而且,他还是满门忠良的冼夫人和冯盎之后。

武则天称帝时为按下朝堂不满,重用酷吏万国俊排除异己。众所周知,历来酷吏除了帮主人排除异己,还会自己滥用职权。

圣历元年,岭南遭灾,万国俊坐镇广州当监察御史,当时镇守岭南的是冯盎之孙冯君衡。冯君衡没有及时奉承万国俊,万国俊便诬告冯君衡指使岭南受灾的流民谋反。女帝诏令岭南讨击使李千里,将冯氏宗族和冼氏宗族毁坟灭族。

冯元一因年幼被免于处死,被阉割为奴。李千里怜惜他,将他带回宫中为宦官。冯元一被宦官高延福收为养子,改名高力士。

高延福出身渤海高氏,也是因罪净身入宫。或许是对冯元一的经历感同身受,他才庇佑年幼的冯元一。高力士后来被封渤海郡王,也是因为所认义父是渤海高氏出身,惯例册封祖籍地为封号的缘故。

明朝李贽夸赞:“高力士真忠臣也,谁谓阉宦无人。”

冼夫人的后人即使只剩下一个太监也恪守忠良终身,所谓满门忠良,被灭满门了也还是忠良,真不负君王。

高力士身为忠良勋贵之后,因被诬告而净身入宫,仍旧不改宏图大志忠君立功,以宦官之身得封郡公,却仍旧因身体残缺被人轻视侮辱,真是可叹。

对了,现在的渤海郡公正是他出身渤海高氏的师兄,高表仁。高延福大概是他八竿子打不着的旁支族人。

“高大兄,听闻你是渤海高氏出身,要不要在渤海高氏开办族学?”李玄霸道,“大唐以后会推广科举,渤海高氏的族人若以科举晋身,也算清贵了。”

高盛道无语道:“别说这么远,现在震得这么厉害,你都不害怕吗!”

李玄霸知道这场地震的日期,李玄霸与高盛道、房乔等人提前三日在帐篷里居住,以便于地震来后第一时间发出政令。

地震如约而至,众人先猛地站起,然后站立不稳,跌倒在地,面有惧色。

只李玄霸坐在椅子上晃来晃去,一边看信,一边唠唠叨叨,没个正形。

见李玄霸这副轻松的模样,众人虽然很无语,但心中恐慌也消失不少。

这场地震都被李玄霸提前预知了,还有何可惧?当务之急,该是立刻赈灾,没空让他们畏惧天灾。

地震之后,窦皇后带着万贵妃和后宫妃嫔亲自搭建粥棚赈济灾民;宇文珠匆忙赶回京城,应对地震后京城可能出现的疫病;长孙康宁仍旧在李昭军中,与父亲长孙晟一起安抚突厥首领,商议再次分割东|突厥之事,待李世民快回京的时候再回来当皇后。

李世民也掐准时间北上,一路安抚灾民,平定骚乱,开仓赈灾。

李玄霸早就安排在京城居住的各地百姓代表,终于能完成他们的任务了。

他们改了一下标语,以各郡县宿老的身份,劝“秦王”李世民登基。

这天下本就该是“秦王”李世民的,正因为真命天子没有及时归位,龙脉才动荡不安啊!

“东都洛阳控制不住了,百姓们坚信你的谎话,都开始给大雄铸神像建庙宇了!”高颎急匆匆返京,对着搞事的李玄霸一顿喷。

李玄霸满头雾水。

长安的百姓还在看热闹,没有参与进这场皇袍加身呢,怎么刚成为大唐百姓不久的洛阳百姓如此激动?

没几日,李世民也派长孙无忌回长安求助。

“阿玄!你干的什么好事!我被洛阳百姓围着烧香叩拜,他们要逼我在洛阳赶紧登基!不登基不准走,怕又出现地震!你赶紧来洛阳把我救出去!”

李玄霸下巴都快掉地上了。

宇文珠笑得差点呛道:“郎君,你赶紧去洛阳把兄公接回来,不然观音婢就要改道去洛阳当皇后了。”

李玄霸双手抱头:“究竟发生了什么!啊,高老师你别撸袖子,洛阳和我又没关系!不是你驻守洛阳……好吧,我的错,不对,是二哥的错!”

二哥你做了什么,才让洛阳百姓逼你登基啊!!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现在李密已经死了,李玄霸也就把这件事放下了。

李昭正好在附近驻军,长孙晟也在。

李密曾经和杨素交好。长孙晟和杨素有交情,曾见过李密几面。虽然李密的模样和十几年前有些不同,长孙晟认人的本事很强,还是一眼就看出了那具尸体就是李密。

阅读李世民为弟弟心声头疼中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