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短篇文学 > 秦皇汉武都对我“真香”了[历史直播]

第 41 章 隋唐五代传(十二)

  • 作者:茗色
  • 类型:短篇文学
  • 更新:12-17 20:28:10
  • 字数:10406

魏王李泰疾步走进殿中的时候,已经满头大汗,用锦帕擦了又擦,气喘吁吁,然后就听见太子的话。

就凭太子这情商,这话还有质问父皇的意思了。

怎么不让李承乾感受到威胁。

虽然是嫡亲的兄弟,人家杨广不还是把亲哥哥搞下去了?

嘿,有意思了。

李承乾面色沉沉,看了一眼李泰,面上挂起对弟弟的担忧:“四弟,诶,多少缺乏运动了,父皇特许你逾越礼制乘小轿,就这几步路也走不动吗?怪不得父皇希望你搬进武德殿居住。”

父皇不仅舍不得四弟去封地,甚至还一度下诏想他搬进武德殿居住,最后被魏征极力谏止。

武德殿,那可是就在东宫之西,当年李元吉就是住在武德殿与李建成互通有无的!

你心里就没有点数吗?

就说你宠幸太常乐人,被父皇杀之,结果悲痛之下一连几个月称病不上朝,就让我看足了笑话。

李泰恨不得把仙人之言奉为圭臬,最近极力让底下人给老爹敲边鼓:大唐太子几乎没有善终,既然如今的太子当不了皇帝,那早点废了太子,还能扭转人生轨迹,保他一命呢。

贞观十六年的李承乾心态却已经崩了。

“差点当皇帝?”李承乾吸气吐气,面色铁青,眼眸阴沉下来。

他理智尚存,沉默地看向李世民:“父皇,儿臣若有令父皇不满之处,请父皇明言……”

贞观十年,生性平和仁爱的太子李承乾可能一笑而过,甚至好奇天幕会如何评判他的一生。

你说这玄学的破解之法,另辟蹊径,思路独到,除了对太子储君之位不太友好,看起来真的是为他考虑。

李承乾:你看我信么?

这真是急惊风碰见了慢郎中,你急他不急。

我知道你很急,但是你先别急。

李承乾面色更不好看了。

他笑了:“太子哥哥这话不妥,为何一定是父皇对你心有不满,不能是你做错了什么事呢?还是,太子哥哥自认为没做过荒唐事?”

李承乾:“喂,你怎么和你大哥说话的呢?”

大唐太子不相信亲情。

巧了,李泰确实搞他的想法。

“哦,太子哥哥此前老是生病,对于养生可能颇有见解,弟弟确实应该请教一番。可能太子哥哥不上朝真的是身体不好吧……看我,多嘴了。”李泰仓促地捂嘴。

李泰直接掀翻老底,成功杀死了对话。

殿内气氛陡然化为寒冬。

李泰捂脸之下的笑容愈发惬意。

他寻思着,时机已到,可以把太子想对劝谏他的张玄素等人痛下杀手的消息捅出去了。

甚至父皇还让魏征做了太子太师,到时候父皇被破口大骂都不敢动的魏征栽在了太子哥哥手里,那就是天大的篓子。

李泰看看顶头亲哥,又看看下面没有存在感的弟弟,眼神里闪烁起复杂的光芒。

闪了闪,又闪了闪。

闪耀的灯球重出江湖。

老爹开了个好头,李泰又是打小聪敏绝伦,亲娘是长孙皇后,亲爹“特所宠异”,作为秦王的嫡次子,爷爷在世的时候就被封为卫王,一路封地连连加封,从越王到魏王,甚至“不之官”,就在老爹身边撒娇卖乖被宠爱着,当然招了太子的眼。

对此,无论大哥如何阴阳怪气,李泰仗着宠爱无所畏惧:哥哥可以,弟弟也可以。

看长子脸色不妙,李世民总算移开了望天的视线,特地安慰长子:“无论如何,你是朕的长子,朕怎么可能废嫡立庶?”

即使长孙皇后不只生了一个儿子,除了最大的长子是嫡子,唐朝皇室仍然视其余为庶子。

虽然自己的上位充斥着血腥与对嫡长子继承制的反抗,李世民反而不希望皇位继承再掀风波,引起混乱,动摇国本。

这也是左屯卫中郎将李安俨上表请求他考虑太子作为国之本应深思远虑,他对臣子的明确回复。

他也发现,从小乖巧聪颖的长子自从患了足疾,年纪渐长反而像迟来叛逆期到了,性子有些执拗起来。

那就让谏官多谏谏吧,性子掰过来就好了。

李世民的想法很是乐观。

推己及人,广开言路纳谏的李世民无法理解大龄叛逆期太子越被谏言越暴躁的心态。

毕竟是耗费心血培养的太子,爱之深责之切,长子是用来继承皇位的,其他孩子是用来宠的,李世民分得很清。

李世民一收回眼神,转眼也就看见了呼哧呼哧喘气的四儿子,脸上泛起笑:“青雀,朕的小鸟,这么累还来陪父皇。来人,快上茶。”

李承乾:“……”

好像被安慰到了,又好像没有。

区别对待有点太明显了吧!

“父皇……”他还想说什么,天音剧透了爆炸消息。

天音:“李适之祖父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一位太子李承乾。李承乾曾在贞观年间与侯君集等人密谋逼宫篡位,阴谋败露后,被充军到黔州。”

李泰眼睛锃亮,痛心疾首:“啊!太子哥哥你……”

李世民温和的笑容一顿。

天音:“可太宗还是对这位一手培育费心心血的好儿子割舍不下,因此就想曲线救国,废了太子,不是还有太孙吗?就是李适之他爹,李承乾之子李象了。”

“后来,李适之深受唐玄宗荣宠,在开元年间,连祖父带父亲都被追封,风光无比。”

天幕下的李承乾:“???”

孤还要谢谢那个臭弟弟的子孙咯……

——

天幕之下,不止有一个人愤愤不平。

太子李建成:“活

该子孙不睦,也让他尝尝太子之苦!”

太子,好巧,这也是一个太子。

李建成畅快想着李世民的儿子打成一锅粥的场面,那一定很痛快。

最近长安城铺天盖地都是秦王的消息,让他可不痛快了:“不就是窦建德和王世充,大军凯旋,倒是让他出尽了风头。”

生擒窦建德,如果不出幺蛾子,以礼相待,当可顺利接管民心,李建成当然不可能不明白窦建德对于河北等地意味着什么。

他就是酸的。

李世民押韵窦建德囚车回京,百姓空巷相迎,投掷花果,场面军民同乐,好不热闹。

反正在自家府邸,他随口抱怨几句。

亲近的幕僚说了大实话:“三千骑兵对十万大军,秦王是以命相搏,据说多次生死关头,不可能不大行犒赏。”

齐王李元吉也随大军回京,在大哥的府邸上同步具体军情:“我率领大军围困洛阳,听说他日夜奔袭虎牢关以逸待劳,断夏军粮草,先是按兵不动耗尽敌方士气,再突袭侧翼,拼死冲杀,敌后举旗,搅得夏军人荒马乱,沦为散沙,如此兵法谋略,老将们看了都啧啧称奇,说无人能出其右。真是让他得着了!当初我怎么就没能成功留下他性命!”

幕僚苦笑:“不是微臣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太子您最近还是暂避锋芒的好。”

“您最重要稳住的,是上头的意思。”

他指了指天。

天,代表天意,也指代皇帝。

毕竟,对他们来说,皇帝就是天。

天子,是唯一老天爷指定代言人。

可话说回来,自从魏朝末帝曹髦成了傀儡,汉朝一直高呼的“君权神授”已经成了个笑话。

秦汉可能还裹着周礼遗风的遮羞布,到了魏晋南北朝一个接一个权臣搞事,架空皇帝。

李建成低语:“所以,仙人说了一弟是皇帝又如何?”

他的好四弟李元吉怂恿:“仙人说的也不一定真的,我看她们完全不插手凡间,未曾施展法力,就拿着几瓶酒对秦皇吹捧,真是仙人吗?谁知道是不是装神弄鬼呢?”

天幕之下的大唐野心家眼神微闪。

大唐皇室不相信天命。

天幕剧透我老李家兴亡,那就把这天意打破给他看!

——

白白:“李适之很快就被心眼密像马蜂窝的李林甫整下了台。顺便说一句,这位把李适之取而代之的李林甫,也是皇室子弟,他的曾祖父是唐高祖李渊的堂弟,离皇位要远一些,但他做宰相的时间却长达十九年,创下了唐朝的纪录。”

“而左相之上的另一位酒仙汝阳,实际上就是汝阳王,倒不是元末被朱元璋为“天下第一奇男子”的王保保他爹,《倚天屠龙记》里那个汝阳王,而是唐睿宗李旦的长孙,他的父亲就是睿宗的长子宁王李宪,对,也是爷爷当皇帝,老爹差点当皇帝,和皇帝之位擦肩而过的龙子凤孙,汝阳王李琎。”

李建成

点头:“那皇帝倒是个能容人的。宠信的大臣里有多少和皇位擦肩而过的人选,也是心大。”

李元吉听故事一样:“承乾不是皇帝,这几人不知道是哪个侄儿的孩子。”

突然,他鼻子一抽:“什么味儿?”

李建成有点尴尬:“……是神龛的香吧,就在后头,”

神龛前,烟柱袅袅直升半空。

一起推翻过仙人言论的李元吉眼神都不对了:没想到你是这样的太子大哥?

李建成上了香:“信则有,不信则无,给愚昧大臣做做样子也是好的。”

刚说了不信天命的李元吉:“……给我一支!”

来都来了,上一炷香吧。

“仙人如果能听得到我说话,就保佑妨碍太子大哥的人骑马摔死!”

在做手脚和作孽之间,他选择了做法。

——

长安城外,长乐坡上,一位老道士受唐玄宗最后的隆宠,与故旧同僚做最后的饯别。

“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是你能做的出的事情。”

身着道袍的贺知章精神矍铄,在马车前笑得爽朗,不负狂客之名:“李相与我等一并作酒中八仙,当得,当得。”

李白遥望天边:“只是这位杜甫,我还未曾遇见,不知未来何时得遇?”

贺知章:“一个颇有才气的年轻人,我都能当他爷爷了,用仙人的话说,他说是我的那什么……粉丝?”

送行的众人哄笑:“我们也是您的粉丝啊!”

老者年纪太大,舟车劳顿的归乡路途总令人为他担忧,但是锦衣归乡、落叶归根是老者一生的执念,他人不好再劝。

李白笑了下:“江南水乡好,归越何其妙,长乐的正月正巧,能有新鲜五柳春相赠。”

柳,同“留”,自古以来送别友人常以柳枝相赠。

此情此景,怎能不作诗一首?

尤其两人都是没事喝酒作诗写字的性子,李白当即做送别诗一首,引得周围人竞相抄录,倒惹得惆怅的离别现场欢乐起来。

贺知章大笑:“拿笔来!”

人们就知道他这是又要留下墨宝了,身边追随的人早已备下笔墨,看他写下这首轻快清逸的送别诗句。

难得的,送别诗毫无愁苦,李白想象中贺知章归乡之后的闲适悠闲,竟然有些羡慕:“今后若有机会,吾也去镜湖泛舟,与狂客同游,闲来学黄庭换白鹅,岂不妙哉?”

贺知章因曾任太子宾客、秘书监得名“贺宾客”、“贺监”,但此时李白倒不愿以官职相称,既然你都出家做了个老道,“狂客”这个称呼便很好。

——

听闻李白诗中有闲云野鹤之意,贺知章轻轻皱了下眉头,此时人多,倒也只能问他仕途是否又被使绊子了。

这忘年交小友经过仙人一句话,人人都知道他是有才,也狂傲,但都被吹捧到此境地了,还能在官场上步履维艰,可见这水深啊。

“天幕又出来了!”众人呼喝着。

贺知章眯着眼睛望天,想到天幕传递的信息,心下微叹:佞臣当道,小鬼难防,战事将起,苍生有难。

白白:“李宪就是李隆基的大哥了,但是这人非常识时务,本来是妥妥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可在经历了父亲和祖母几朝权力倾轧的动荡不堪后看开了,也看明白父亲是个‘好好皇帝’,说什么都‘好好好’,实际把他拱上皇位的是姑姑和三弟李隆基,对朝政有重大影响的也是姑姑和三弟李隆基。”

“于是他主动上书,称自己才德不足,又没有什么功劳,不配做太子,力荐三弟李隆基成为储君,就是后来的唐玄宗。”

“真难得的兄友弟恭啊,大家把泪目打在公屏上。唐玄宗登基以后,待这位大哥非常亲厚,去世后还为大哥追封‘让皇帝’,以天子之礼下葬。”

“这位汝阳王李琎呢,是宁王的长子,把父亲不争不抢的做派学了个十成十——争权夺利有喝酒玩音乐香吗?他凭借出色的才艺,成为唐玄宗最钟爱的侄子,当场躺平,嗜酒好醉,自称是‘酿部尚书’。仔细想想,也不失为避祸的一种好手段。”

“醉酒避祸……”贺知章笑了,这个他有心得啊!

他与李白心照不宣对视一眼,。

他希望李白纵使在乱局之中,能明哲保身,不丢性命,躲开仙人预言的灾祸便罢。

“若有机会,老夫于镜湖扫榻相迎。”

李白倒不在乎他人知晓:“陛下委以重任,我便报效恩情,若陛下赐金放还,我可归洛阳,正好春暖花开,花开动洛阳,当遍游山川,于江南寻你。”

贺知章点他:“你啊你……”

众人哄笑之下,表面笑呵呵调侃李白,背地里有人就打了小报告,李隆基知晓之后眉头一皱:你还想辞官去洛阳?

不行,留下来陪朕,你不是想工作吗?那就给你布置任务!

打小报告的人也没想到,李白更忙了。

而四月的洛阳繁花似锦,一位年轻的有幸被天幕提名过的诗人,杜甫,这辈子在洛阳没有遇到此生挚友,停留一段时间后就包袱款款往另一个京都而来。

仙人说的那些未来的友人,有好几个都是在朝为官的,说明了什么?

说明我未来必定去长安。

我来了!

我素未谋面的朋友!!

李泰微笑不语。

我怎么就不是太子了呢?您怎么说话不算数呢?

李世民摆手制止他,不愿错过天幕的细节:“稍后再说。”

阅读秦皇汉武都对我“真香”了[历史直播]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