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短篇文学 > 《孝经

第25章 成书宗旨 时代背景

  • 作者:钟茂森
  • 类型:短篇文学
  • 更新:07-03 22:25:29
  • 字数:1966

这是讲孔子述作《孝经》的宗旨。当时至圣先师虽然有大的圣德,但是生不逢时。春秋时代,周朝末年,王室衰微,纲常尽失,列国诸侯争斗,君臣关系紊乱,诸侯不敬天子,诸侯国的大夫,也不敬诸侯,至于家庭,儿女不懂孝敬父母,几近天下大乱,所谓“礼崩乐坏”。这是孔子著《孝经》的历史背景。

我们再看:“居上位者赏罚不行,居下位者褒贬无作。孔子遂乃定礼、乐,删《诗》、《书》,赞《易》道,以明道德仁义之源;修《春秋》,以正君臣父子之法。”

这段文字是讲孔子删述六经的目的。当时礼崩乐坏,天下大乱,居上位者,赏罚不明,凭着私欲私利而执法,使制度、王纲紊乱。在上位的人若不公平,执法不分明,往往会以私废公。“上所施,下所效”,上梁不正,下梁就歪,所以当时是上下一片混乱。有鉴于此,孔老夫子决定删述六经。

邢昺《疏》序文说:“述作之旨者,昔圣人蕴大圣德,生不偶时,适值周室衰微,王纲失坠,君臣僣乱,礼乐崩颓。”

《六经》是最好的教育教材。当时国家天下之所以混乱,就是因为没有很好的教育,所以孔老夫子当时定礼乐,就是著《礼经》、《乐经》,删《诗经》。《诗经》是本来存在的民谣、歌谣集。孔子把这些歌谣搜集起来进行删订整理,所用的原则、标准就是三个字:“思无邪”,即凡是引人邪思的这些歌谣统统删掉,最后收集到《诗经》里的,都是启发良善、有很好教育意义的诗歌。这是我们所说的对于文娱节目的管制。因为媒体里面的节目,最容易误导百姓,所以对媒体的管制是很有必要的。如果媒体的节目充满杀、盗、淫、妄、暴力、色情,每天用这些东西教导民众,会有什么结果?必定天下大乱。所以孔子当时删《诗》、《书》,是对媒体、对文娱节目的负责,让大众可以有健康的娱乐。所谓“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乐和诗都是属于文艺方面的,能帮助社会移风易俗。如果内容健康,必定会把社会带向和谐;如果内容不健康,必定会制造混乱。书就是《尚书》,易就是《易经》。“礼、乐、诗、书、易”这五经,阐述道德仁义的源头、本体。最后孔子还修了一部《春秋》,《春秋》是鲁国的国史,里面也记述着诸侯列国的很多事情。《春秋》为了正君臣父子之法,褒善贬恶,把对错的道理、原则讲得很清楚,使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五伦关系得以彰显。这是社会治乱的关键,如果五伦关系乱了,社会一定大乱。《春秋》这部书是正人伦之法,法即教材。

阅读《孝经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