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短篇文学 > 《孝经

第46章 如如无我 精神永恒

  • 作者:钟茂森
  • 类型:短篇文学
  • 更新:07-03 22:25:33
  • 字数:1696

这是《孝经》开宗明义章,我们就分享到此地,有不妥之处,请各位朋友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如果人人都能够不死,这多好啊。过去秦始皇到处去找长生不死的药,不能够满愿。如果人财富很多,官位很高,大富大贵,不想死但又没办法,这多悲哀;如果能够回头去寻找不老不病不死的方法,这个人就能得到解脱。

老子所说的道,是说人的本性不生不灭,道就是不生不灭,它是不死。当一个人行孝的话,这就与道相应,就能够把本性开发出来。我们这个身体,五行结合的,金木水火土组合的身体,它有老、病、死,可是我们的灵性、本性是不生不死的。

当一个人用孝道把本性开发以后,生死问题都解决了,他可以得到不死。舜王就是通过行孝达到了不死的境界,他生死问题都解决了。舜王能够在父母虐待,甚至迫害,三番五次要把他置之于死地的情况下,心里没有丝毫抱怨,没有丝毫嗔恨,说明当下已经超越了我相人相。只有把我相人相放下了,他才能够在这个境界里面如如不动,依然保持纯孝之心,就是爱心。

人,到底能不能达到不死?是可以达到的。

唐玄宗《御注》:“义取恒念先祖,述修其德。”即常常怀念祖先之恩,念念叙述和修行其道德,这样才能做到立身行道,扬名后世。

经文结尾:【《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这是本章引用《诗经·大雅》的一句话,“无念”,“无”是个语气词,这句意思就是念念不忘你的祖先。“尔”是你;“聿”是述、叙述;“修”是要修持;“厥”是他的,就是祖德。

《金刚经》讲到释迦牟尼佛前世是忍辱仙人,遇到一位暴君歌利王,歌利王要害他,所谓凌迟处死,把他身上的肉一块一块割下来,割截他的身体,让他在极痛苦当中死去,但是忍辱仙人没有一毫的嗔恨心。为什么?因为他在那个时候已经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执著全部放下了。假如有我相人相,他应该生嗔恨,但他没有,所以这种辱他能忍,忍辱的时候也没有忍辱的念头,舜王也做到了这个境界,所以我们知道,舜也必定是了脱生死了。

六、常念祖恩修道立德

阅读《孝经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