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架空历史 > 我的人生恒河水

第138号 须弥山问对

  • 作者:一弯残月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07-12 12:59:20
  • 字数:12358

她笑着说:“是人都期盼着自己的人生无比的绚丽,都期盼着自己能够过得比谁都热闹。实际上却过得一个比一个冷清,一个比一个寂寞。特别是热闹过后的那种冷清是人更加难以忍受的……”一下子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这个时候耳边的风声让人的感觉变得复杂起来,我说:“你真的相信这世上存在神仙吗?”她说:“假如这个世界上真的有神仙,不会因为你不相信就不存在,假如这个世界上没有神仙不会因为你相信就存在。所以何必为这个问题耗费精力呢?我不是说过行礼如仪吗?我每天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行礼如仪,每一次做每一件事情都怀着恭敬之心,就如同捧着茶盏,生怕茶水从里边溢出来。”我说:“万一不小心茶水真的溢出来了怎么办呢?”她说:“那个时候就要学会放下。”我说:“放下之后又要行礼如仪,这不是等于没有放下吗?”她说:“方向就意味着之前那一盏茶已经忘记了,心中只有眼前的这一盏茶。”

礼仪是观念,艺是外在的表现形式。学习礼仪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很有好处的,我曾经非常羡慕域外社会对异类的宽容,那么域外到底讲不讲究礼仪呢?比如英伦是著名的绅士之国,法兰西的宫廷礼仪享誉全世界,岛国虽小,也是著名的礼仪之国。很长时间里,在我的印象当中,岛国的礼仪把人训练得非常的僵化,可就是这么一个僵化的地方,曾经有很多了不起的科技被发明出来。当一个人接受了足够多的礼仪教育,又学会了诗一般的语言,他的精神世界一定是非常丰富的,等他更具备一定的阅历,再去读《老子》,这个人就会过得非常的通透。假如我小的时候能够接受系统的礼仪教育,这个时候的我应该会有所不同,至于什么时候学《易》,这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学的太早了,会让人变得非常的浮夸。孔子给自己的说法是,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过矣。

新丰九年五月十九日

我与这位道姑接触一段时间之后,发现一个秘密就是不管什么情况,她永远是一号表情,看上去内心没有任何的波澜。我说:“如果一个人要学习传统的文化,应该遵循什么样的次序呢?如果次序不合适会不会受到影响?”道姑说:“方便透露一下你是怎么学习传统文化的呢?”我说:“坦率的说,我没有受过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小的时候我接触到的传统文化是碎片式的,比如在课本里有几首古诗,后来又接触到几篇文言文,仅此而已。到了高中之后,我才读完整本的《道德经》,之后才去读整本的《论语》,到现在我不确定自己是不是真正读完了五经,因为读完了里边的内容我也没有记住,跟没看没什么区别。”道姑说:“五经四书关键不是要读过,而是要背过才有用。如果只是记住其中的一两句,不过是糊弄别人,有糊弄自己罢了。”

此致

敬礼

你的朋友陶唐

我说:“你觉得用蛋壳孵化人可行吗?”道姑说:“提出这种看法并不让我感到惊讶,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会不断的被优化。将来的人不是在自然状态下生长,而是被人各种编辑,各种设计。人破壳而出的那一天,就已经可以自走路。就已经可以正常的与人交流,就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学识。假如这样的人被成批的创造出来,这个星球上会不会出现更加璀璨的文明呢?如果人类不是纯粹的生物,当然也就不会具备生物才有的感情。你问我这件事可行不可行?我的答案是可行不可行都无所谓。因为我只对自己负责,你也只对自己负责,为什么去关心这么多的事情呢?因为这件事根本不由你来决定。什么事情由你来决定,你去操心什么事,这样不是更合理吗?”我说:“我能决定的就是今天吃什么?工作上我只能被迫的应对,没办法决定什么。”道姑说:“雁过寒潭,而潭不留影。风过竹林,而竹不留声!工作也好,其他事情也好,你就把它当做是寒潭之上飞过的大雁,竹林当中呼啸而过的风。”

我说:“这不一样事情还没有发生的时候,我就要做好各种预案,以便发生的时候我能够妥善的应对。事情过后我还要做一些总结,这样才能够保证下次再需要应对的时候能做得更妥当。”道姑说:“对待工作应该行礼如仪,怀着恭敬的心小心翼翼的去做。做完之后就把它放置在那里,工作的时候不可避免的,要与别人产生接触,有接触就可能有冲突,有矛盾。在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忍耐,你要永远记住,如果自己泡在大粪里,一定要学会闭嘴。不得已需要张嘴,也一定要格外谨慎,一句话能解决的事情绝不说第二句。”昨天我在刷短视频的时候,看到这样一个画面,有一匹狼被咬掉了一条腿,在好心人士的救助之下,它幸运的活了下来。

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虽然这匹狼只有三条腿,依然行走自如。一方面让我感叹大自然的竞争是非常残酷的,一方面又感觉到这匹狼有旺盛的生命力。我现在大致维持着一个健康的状态,而且衣食无忧。虽然不是那么体面,要说凄惨也实在谈不上。可就是这样一个我也时常感觉活着实在无趣,而这匹只有三条腿的狼所表现出来的生命力,真是让我自惭形秽。我曾经悄悄的观察过这位道姑,我没有看出她有任何的异常,我甚至有一种错觉,觉得她的病已经好了。我觉得她是一个非常好的人,但我不知道是她的遭遇让她变成了一个好人,还是本来如此。最近一段时间,我在练习冥想的时候遭遇了瓶颈期,我甚至没有办法做满一个小时,而我曾经坐满过两个小时,到底是什么导致我出现了这么巨大的退步呢?

亲爱的玉树女士:

之前我没有想到,在我居住的县城附近,会有一处秘境。这秘境隐藏在一片密林当中,这密林树木高大,树叶茂盛。所以穿越这一片密林还是颇具有危险性的一件事,假如能够顺利的穿越密林,就会看到另一个世界。那是一个湖泊,湖心有一座小山。水面非常的平静,就像是一面镜子,但那是活水。湖心那座小山植被非常的茂盛,在山上的树林之间有一座庙。虽然规模不大,设计却别具一格。里面住着一个道姑,年纪在二十岁上下。这座建上去大概有三成新,里面打扫的窗明几净,一尘不染。各种物品摆放的井然有序,除了这名道姑之外,她还养了一条狗。那是一只哈士奇,这是颇具有破坏力的一种狗。但这只哈士奇在这座山上与这位道姑相处的非常和睦。料理物品丝毫没有被损坏的迹象,这不得不让人感到惊讶,这只哈士奇一天到晚到底在做些什么呢?

除了哈士奇,山上还生活着很多禽鸟,地上还有不少走兽。它们与这位道姑也相安无事,水面上飘着很多鹤、鸭子、天鹅,一棵大树上系着缆绳,另一头系着一叶翩舟。因为这地方非常的隐秘,所以几乎没有人拜访过这里。我也是因为一次迷了路,误打误撞出现在这里。当时我把那位道姑吓了一跳,但他还是对疲惫不堪的我施予了援手。缓过来之后我对她表示了谢意,按说我不该再一次出现在这里,可我压抑不住内心的好奇,于是假装误打误撞又一次出现在这里,只不过这个时候我已经没有任何疲惫的迹象了。对方没有因为这个而心生不满,反而以礼相待。在庙前有一棵树,我们坐在树下。那条狗卧在她的旁边,可能是因为怕吓到我,所以狗的视线一直看向另外一个地方。但我意识到那条狗一直对我保持警觉,因为它的耳朵一直竖立着。我很羡慕她拥有这样一条狗,而她出了我的心理,说:“道对于万物的感化力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

夏至:初候,鹿角解;阳兽也,得阴气而解。

练习冥想的时候,我遇到了两方面的困难,一方面就是生理上忍受长时间静坐的能力严重的退化了,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很难像从前那样集中精力很长时间。今天是周五,下午三点还要开会。开会对于我而言实在是没有意思的一件事情,百年的重大节日,昨天就那么匆匆的过去了。对于很多人而言,这个节日让他们感到非常的难忘,我不确定自己是不是这样。我希望将来自己能够放下对社会的所谓责任感,放下对时代的使命感。这两样东西加在我的身上,会让我产生很多妄想,会有很多的盲动。我必须认清自己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你不过是广大世界一粒灰尘一只蝼蚁而已,却偏偏把自己想的那么了不起。以为自己对社会有多大的影响,简直荒唐透顶。前一段时间我曾经说过要寄情山水,我觉得对于那位道姑而言,她已经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不管她的生病还能延续多长时间,我觉得她一定会善终。

我曾经想象过,如果死后人的知觉没有完全丧失,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我有机会与已经逝去的那些圣人对话呢?如果能够当面向他们求教,那更好,如果能够败在他们的门下,就更激动人心。如果有机会跟着阳明先生一起在群山当中漫游,那是多么让人开心的一件事情。昨天我看到一位先生说了这样的话,两大社交平台,一个是向众人展示自己到底可以二到什么程度,一个就是向众人展示自己到底可以装到什么程度。比如昨天刷短视频的时候,我看到某位女士说自己给大家科普,我是打心里觉得这个人恶心。你算个什么东西,你就给大家科普。现在科普这个词散发着浓浓的恶臭,因为它并不没有传播对人有益的东西。现在有一种说法就是女权人士打算把男人训练成一条犬,其实这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因为狗看起来永远比男人可爱。有的人想做狗,其实是无形中拔高了自己。

道姑说:“一个人足够无聊才会去关心那些不相干的事情,如果你被这种东西所困扰,就应该找事情来做。”我说:“长久以来我没有形成这样的习惯,我习惯了,无所事事,习惯了说东道西。”道姑说:“学会关心一件事容易学会,不关心一件事情很难。”其实在我的心里也很疑惑,为什么这么年轻却待在这么一个冷清的地方呢?后来我遇到一个人,那个人竟然知道这位道姑的来历,他告诉我这位道姑原本是一位高中生,在即将参加升学考试的时候,被查出来患有癌症。因为治疗考试被耽误了,后来医生说她的寿命不会超过半年,没想到过去这么久了,她仍然活着。之后的日子里,我常去山中拜访。谈论一些不着边际的话题,我说:“你对今后有什么打算?难道想在这岛上终老吗?”

我说:“许多人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首先考虑到的是风险。因为孩子一旦被误导所造成的损失是没有办法挽回的。于是他们就会想尽办法降低风险,而最保险的办法就是大家都认可的做法。当所有人都报班的时候,你就跟着报班。当所有人都要求成绩不低于多少分的时候,你也要求成绩不低于多少分。别人焦虑的时候,你跟着焦虑。当很多一样的孩子被大批的制造出来面临残酷竞争的时候……”道姑笑着说:“我经常听到一种错误的说法,父母是无私的,父母的付出是不求回报的,事实上并非如此。当他们投入的时候,他们希望尽快的看到效果,当效果不能马上显现出来的时候,他们会丧失耐心,会表现得一触即跳,甚至有些丧心病狂。”记得家父曾经说过,考试是指挥棒,考试决定学生的命运,只要这个东西不改变一切就不会改变。这么多年来,这一条始终没有改变过,如果这个东西是绝对公平的,那么是什么让寒门的孩子越来越难以出来了?

我说:“考试决定一个孩子的命运,而且把考试的时间大大提前,你对这件事情怎么看呢?”道姑说:“我能够看得出来你是一个寒人,而且我可以断定你吸一下五指,为什么关心这些事情呢?是不是因为整天无所事事呢?”这个时候我感到脸上一阵火热,说:“我也意识到自己存在这个问题,不管哪个领域都能说一嘴,不管哪个领域都能有自己的看法,不管哪个领域都能装作是专家,我觉得自己这个特质非常的可怕。知道自己懂有点难,但知道自己不懂更难。最让我感到厌恶的是,今天那些从事科普的一些东西。”道姑说:“想要了解知识就应该去读相关的书籍,而且是选择那些信得过的书。怎么选择?这是需要经验的。一个人如果总是想通过刷短视频来学习知识,那真是这个世界上最荒唐的事情。”

我说:“现在有一个问题,一个人即使背过五经四书,即使按照合适的次序把传统文化学习了个遍,他能在现在这个环境下生存吗?能保持自己的体面吗?”道姑说:“你说的这个的确是一个问题,那我要向你请教,你觉得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这个人是不是已经学废了传统文化?”我一下子不知道该说什么了,道姑说:“孔乙己在肚子里虽然揣着一点学问,可是没有人拿他的学问当回事。他的学问就是茴香豆的茴字有几种写法?还有一节当很多儿童两只眼睛盯着他,碟子里的茴香豆是他说:‘多乎哉,不多也!’这话出自《论语》,孔子说自己年轻的时候地位卑贱,迫于生存压力,学会了很多东西,当时有人觉得他会很多东西认为他很了不起。可孔圣人却不以为多,而且学习很多记忆,也不是他所传之道。”

我说:“今天的人们也面临着生存的压力,难道不应该学一些技艺来谋生吗?”道姑说:“学一技之长作为安身立命之本是没有问题的,但孔圣人所教给大家的是治国平天下的学问,安身立命是起点,不是终点。”我说:“假如孔圣人没有学通传统文化,你觉得他的问题出在哪里呢?”道姑说:“孔乙己的问题就在于他不学根本,而执着于一些旁枝末节。人选择求学是为了要使用它,很显然,孔乙己学的东西实用价值不高。”我听她在那里论述,不知不觉已经走神了。我是这样想这个问题的,人应该接受系统的传统教育,同时应该抓住一个重点,就是一切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必须建立在能够安身立命的基础之上,而这个安身立命的基础就是一技之长。孔子的一技之长有很多,这是因为他天赋极好,学什么都很快。但人又不应该太拘泥于一技之长,只有这样才可以让自己的事业更加的宽阔。

我这个人非常喜欢议论,但我的议论又是非常空洞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没有足够多的实践经验。我的那些说法大多来自于空想,而不是来自于生活。何先生与我相互鄙视,他觉得我的说法来自于书本,而他自己的说法来自于生活。我承认我的各种说法来自于书本或者来自于自己的想象,而何先生把生活过得一团糟,他的各种说法也未必站得住脚吧!在与道姑交流的过程当中,她很少提到自己的本行。在一些事情上,我与她的观点不同时,她一点也不执着于论述她的观点,而是想要了解我提出这种观点背后的逻辑,我这个人非常的希望,我之所以会生出这么多的妄念,是因为生活过于枯燥。如果我的生活丰富多彩,我哪里有时间去思考那么多无聊的问题呢?

我说:“我知道走出这个地方需要穿越一片密林,这对你来说应该很不方便吧!”道姑说:“为之尽心修持,奉道而行。所以生活在林间的禽兽也会给我行个方便,我对他们一直心存感激。”我说:“对于外边发生的事情你熟悉吗?有没有自己的看法?”道姑说:“这座山原本没有名字,是我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做须弥山,山上原本没有庙,是我一手搭建起来的。庙里所有的物品都是我从外边采购原料一手制作的,我想你能够看出来做完这些事情,很是要耗费一番心血,哪里有精力去关心外面的事情呢?”我说:“这湖面虽然非常的平静,但是水却是活水,我不与外界交通,对修行未必是一件好事。”道姑说:“我不是说了吗,有不少原料是从外边采购的,这说明此处与彼处之间的来往是畅通的。”

我说:“我的所思所想,所做所言,经常在方寸之外,给我增加了很多的困扰,有什么办法可以说服它呢?”道姑说:“人在少年应该学习礼仪,能够行礼如仪便有了家教,假如一个人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体现着规矩两个字,即使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之中,他也能够掌握好方寸。相反,如果在年幼的时候没有经历过礼仪方面的教育,长大之后对方寸也就没有概念,没有概念的情况下,又如何能保证言行和思想在方寸之内呢?孔鲤在回忆自己所受教育时提到过两件事,一件是学礼,一件是学诗。一个人如果能够行礼如仪,同时又掌握诗一般的语言,这个人大概就是所谓的君子了吧!由此可见,孔圣人算是掌握了教育的本质和精髓,今天的孩子要学的东西很多,但并没有抓住根本和重点。”

阅读我的人生恒河水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